2025011808:15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海报时评丨教师体罚学生被开除   教育的“戒尺”怎样才不失“度”

新闻聚焦admin2023-05-25392

朱肖明

近日,广东东莞市一小学二年级某班多名学生因在课堂上做不雅手势,被老师罚扎马步一小时,还被老师拿棍条抽打。事后,学校对涉事老师予以解聘。但记者深入采访时发现,涉事班级共47名家长,其中有44人对涉事老师进行挽留,希望她能重回学校岗位。此事引发的老师该不该、能不能惩戒学生的话题受到舆论关注。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也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古代私塾中,先生通过用戒尺打手心惩罚调皮捣蛋的孩子,以鞭策其“读书识字明事理,修身持正做良才”。到了现代,戒尺虽然已远离课堂,但如果教育惩戒缺位,会导致学生缺少对规则的认识、对制度的敬畏,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因此,让教育的“戒尺”不失分寸地落下,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教师的保护。

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正式实施,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明确确有必要的可实施教育惩戒。在保护学生的同时,也给教师及学校合理行使教育惩戒权提供了法规支持。但即便如此,教育惩戒权依然面临落实难的困境。有的教师因掌握不好尺度出现惩戒过当,甚至将过度体罚视为合理惩戒;有的教师则担心引起误解不敢施以惩戒,使惩戒教育的作用弱化甚至丧失。同时,很多家长、学生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但对惩戒教育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却不高。再加上惩戒的力度往往很难量化,每个孩子、家庭对惩戒的尺度接受情况存在不一致,均让教育惩戒的有效实施打了折扣。

因此,要破解教育惩戒权落实难题,确保教育效果,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取得共识。作为家长,应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理性审视和看待惩戒教育。作为教师,应坚守育人初心,积极探索科学的惩戒方式,让惩戒有力度也有温度。作为学校,应积极关注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并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认知惩戒教育。同时,社会层面也加大正面宣传和引导力度,让公众知道合理使用教育惩戒的益处。如此,教育的“戒尺”才敢高高举起,也能适度落下,学生才能做到“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