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减脂瘦身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以低热量、低脂、饱腹感强等为标签的代餐食品日渐火热。大量商家打着健康瘦身等旗号,推出五花八门的代餐食品。
然而,在火爆市场下,代餐食品营养不均衡、添加违禁成分、虚假夸大宣传等乱象也屡屡发生。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能任由商家贩卖焦虑,进行自我宣传。”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代餐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与缺乏相关国家标准不无关联,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强制标准,强化监管,规范代餐食品市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代餐食品难满足个性需求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刘晓慧最近频繁出现眼前发黑、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问题,在去医院检查后,被告知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医生要求她多吃蔬菜并食用适量米饭、面条等碳水食物。
“我喝的这款代餐奶昔几乎各大社交平台都在推,不仅高蛋白、高纤维,还含有益生菌和胶原蛋白,怎么会营养不良呢?”为达到体重“下百”目标,刘晓慧近一个月一直坚持用代餐奶昔替代一日三餐。尽管对自己选择的这款产品信心满满,但考虑到身体已经亮了红灯,她还是遵照医嘱恢复了正常饮食。
在电商平台搜索“代餐”,出现包括代餐粉、代餐棒、代餐饼干、代餐奶昔、代餐杂粮等各类代餐食品,且大多销量火爆。这些食品宣称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高蛋白、低热量、易饱腹等特点,通过代替正餐来控制热量摄入,与人体代谢所需要的热量形成缺口,从而达到身材管理需求。
“代餐食品配方难以实现个体化,长期服用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身体问题。”营养搭配师贾任杰告诉记者,由于个人体质不同,需要摄入的营养量及营养元素也有差异,而当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类代餐食品大多营养配比单一。比如,很多代餐食品都宣称富含高蛋白,但对于本身蛋白质并不缺乏的人来说,长期食用有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量超过身体需要,导致肾脏等内脏负担加重,引发其他疾病。
“代餐食品仅仅是单方面控制能量摄入,有人食用代餐食品,看似短期达到减肥瘦身效果,实际上只是变相的节食减肥。”在贾任杰看来,代餐食品并非不能食用,但仅可用于偶尔代替正餐或作为正餐后充饥的额外补充,当前很多商家宣称的可完全代替全日膳食等口号,不仅是对消费者的误导,也会间接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商家夸大宣传涉嫌违法
为验证代餐食品是否真的营养科学,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曾选择10款中外知名代餐产品,对它们的安全、营养、功效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0款代餐产品中有4款标注的营养指标与实际检测值不符,比如,外包装上脂肪标称0g/100g,但实际却检出1.62g/100g。此外,大部分品牌样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能量或营养素偏低的情况。
相比营养不均衡,添加违规有害成分更会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严重损害。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浙江一名女大学生食用通过微商购买的代餐粉和代餐饼干,半个月后出现腹胀等不适,后医院确诊为肝小静脉闭塞,最终不得不进行肝移植手术。
福建省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国桂荣多年来一直关注代餐市场发展,她发现当前不少通过社交平台营销的代餐产品出自小作坊,有的代餐食品虽标榜营养,却只是普通碳水化合物;有的代餐食品主打“0蔗糖”,却被曝光使用多种代糖;甚至有商家将违规添加的盐酸西布曲明、酚酞、利尿剂等导致腹泻、脱水的药品,包装成所谓的“先进技术”,消费者食用后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此外,网络直播带货等营销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代餐产业在过于逐利情况下产生多重问题。
“服用代餐让你节后不超‘膘’”“体重增了,让代餐粉‘接管’一日三餐”……打开电商平台售卖的各品牌代餐产品页面,大多明示或暗示其具有减肥效果,给消费者建立一种不运动、不挨饿,吃代餐就能减肥瘦身的固有印象。
“这类宣传过度放大了代餐食品的身材管理功效,涉嫌诱导消费者。”在陈音江看来,当前并无任何研究成果能表明食用某种代餐食品能达到有效减脂瘦身功效,但部分商家极力宣称其瘦身效果,甚至可以完全替代正常饮食。这种夸大宣传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虚假广告、虚假宣传。
陈音江提醒,代餐食品首先要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确保无毒无害,不能添加违禁成分;商家也应尽到必要安全提示,要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代餐食物不能长期食用等。
当前,代餐食品主要通过线上渠道售卖,陈音江指出,必须加大网络食品销售监管,将代餐食品纳入网络食品监管体系,平台要严把准入关,审核商家和产品信息,社交平台也应严格管控售卖代餐食品等行为,强化日常监测,一旦发现问题或有网友举报,应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并采取封号等必要手段。
缺乏强制标准导致野蛮生长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边是代餐食品做得风生水起,一边却是这一领域目前仍未有相关强制标准。
2020年1月1日起,由中国营养学会出台的代餐食品团体标准(T/CNSS002-2019)实施,其中明确列出代餐食品所需营养元素,并进行了定量规范。但专家表示,该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代餐市场野蛮生长,质量良莠不齐。
“应尽快出台强制性代餐食品国家标准,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国桂荣建议,国家标准要参照中国成人每餐摄入的营养标准进行制定,对必需营养素,如蛋白质、能量、脂肪、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种类和总量等有明确要求,同时应强制要求代餐食品加工企业在明确标注各营养成分、含量。
“出台代餐食品强制性国家标准,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监管执法提供法律准绳。”陈音江补充指出,应进一步强化代餐食品监管,进行专项抽检,特别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的代餐食品,要对产品质量和虚假宣传等问题双管齐下,对涉嫌虚假宣传、非法添加的不法商家要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此外,要不断加大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引导消费者理性购买代餐食品,科学瘦身。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