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财政部10月30日消息显示,近日已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相关指标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考核周期较短影响险企投资权益类资产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3年周期考核指标为“3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当年度考核指标为“当年净资产收益率(权重为50%)”,相关要求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其他商业保险公司可参照执行。
一般而言,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主要采取年度考核方式。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例,目前财政部每年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实施考核, ROE主要受资产回报率、负债成本率、杠杆率等影响。
而从投资绩效考核情况来看,根据保险资管业协会调查情况,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绩效考核周期以中短期为主,近七成机构采取年度考核方式。其中,不同规模保险公司的考核周期存在差异,超大型机构通常兼顾年度考核和中长期考核,大、中、小型机构均以年度考核为主。
“受考核周期偏短影响,一方面,降低了保险资金对权益类资产波动性的容忍度,抑制了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业内人士介绍,另一方面,还导致保险资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更多追求短期收益,牺牲长期盈利空间,容易发生追涨杀跌、频繁申赎等短期行为,与保险资金作为长期配置型资金的属性不符,也不利于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近年来,尽管监管部门放宽了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限制,部分偿付能力高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可达上季末总资产的45%,但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基金的比例持续徘徊在10%-15%之间,并未出现明显增长,与目前考核周期较短存在一定关系。
监管“指挥棒”持续显效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3.48万亿元,占比12.80%。
2016年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基金的比例基本稳定在10%-15%之间,距离监管部门规定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还有很大空间。因此,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引导、推动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9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降低了对负债久期长的保险品种的偿付能力要求,进一步引导“长钱长投”,同时,降低了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公募REITs的风险因子,并要求保险公司加强投资绩效长周期考核,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此次《通知》聚焦保险行业的排头兵,目的在于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2022年报披露信息,由财政部或中央汇金控股的8家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太平保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中国农业再保险、中国再保险、新华人寿保险、中汇人寿保险,截至2022年底,资金运用规模共9.37万亿元,占全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约34.74%。
“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长周期考核,有助于引导保险行业全面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提高保险行业整体投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规模,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改善市场结构,降低市场波动,优化市场生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业内人士称。
提高险资入市积极性
此前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监管迎来“松绑”,险资入市空间由此扩大,据东吴证券测算,若调低风险因子所释放的最低资本全部增配沪深300股票,那么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增加1953亿元。
本次《通知》再次聚焦保险资金,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负债具有长期性,从资产负债期限匹配方面来看,保险资金天然具有长期性,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短期流动性要求较低,具备投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能力和条件。
近年来,随着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可以为保险资金提供可靠稳定收益来源的“安全垫”型资产越发稀缺,在刚性负债压力下,为避免利差损,保险公司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力度的要求事实上也更加迫切。
因此,《通知》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有助于降低短期考核对其投资运作的不利影响,提高其投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
此外,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性较大,涨跌周期通常超过一年。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有助于提升保险资金对权益类资产短期波动的容忍度,缓解其为应对考核而追涨杀跌、频繁申赎等短期投资行为,增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稳定性。
来源:人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