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06:21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90后月光族考上公务员?原是在国外间谍指导下进行泄密

新闻聚焦admin2023-11-08473

在日常交友、网络交际和求职的过程当中,对陌生人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特别是当对方以咨询智库、学术研究为名义,索要相关的内部材料,并且许诺高额稿费的时候,更应该头脑清醒。

我国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已于2023年7月1号施行。希望广大市民能够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学法守法。

如果发现可疑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人和事,可以及时拨打国家安全机关的举报受理电话12339,或者登录12339网络举报受理平台进行举报。

高科技企业被“制裁”的幕后黑手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科技企业陆续受到某西方大国的无理打压,被列入制裁范围。2021年,国内某高科技行业又有两家企业毫无预兆地意外“上榜”。这两家的企业信息怎么会泄露,又怎么突然被外国政府部门盯上的呢?上海市国家安全局迅速启动调查。

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调查的是一家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负责人姓王,45岁,祖籍在华东沿海地区。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从国外进口某清洗设备部件,被某西方大国列为制裁对象的两家高科技企业,是王某贸易公司的重要客户。

本文图片“案件聚焦”微信公众号图

王某明明赚着客户的钱,为什么还要把他们“卖”给外国政府呢?

事情还要从2021年初,王某接到的一封邮件说起。对方自称是某国的执法机构,要王某提供历年来公司的交易明细与客户数据。

对于该国执法机构索要公司内部资料和信息的行为,王某心里很不情愿,交易明细和客户数据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属于较为敏感的数据,于是他回复了一封邮件,婉言拒绝。

但是没过多久对方发来下一封邮件,直接威胁说,如果王某不愿意配合他们的工作,他们就停发出口许可证。对王某来说,如果货物不能按时交付,将遭受数百万巨额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36条规定:“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境内的组织、个人不得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存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数据。”

王某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未经批准不得向对方提供信息。但是王某法律意识淡薄,认为只是提供自己公司内部的数据,不涉嫌违法犯罪;在境外机构的威逼利诱下,担心自己的生意受到影响,最终还是把公司的数据给了对方。

没过多久,对方又要求王某去打探跟他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两家公司的信息。信息内容包含进口零配件的目的、制作产品的去向,以及一些涉及该行业的敏感数据。

这个时候,王某落入了境外机构设下的陷阱,难以抽身。他把两家公司的敏感信息,甚至是涉密资料,都给了境外机构。之后,境外机构又勒令王某去打听行业内其它公司的机密,王某深陷泥潭,只能乖乖就范。

2021年下半年,被王某“出卖”的两家公司,被某西方大国列为制裁对象。事实上,王某不仅没从这件事当中得益,反倒损失了两个重要的销售渠道。而王某的行为被业内知道后,又遭到其他公司的抵制,生意更是一落千丈。

2021年年底,王某和他的公司,因涉嫌非法向境外机构提供信息数据,均被依法处罚。

法律专家表示,未经批准向境外提供涉及国家安全的商业秘密,不仅涉嫌违反《反间谍法》《数据安全法》等行政法律,情节严重者也可能因涉嫌刑事犯罪受到刑事处罚。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已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法完善了间谍行为界定,将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纳入保护,并增加规定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视为间谍行为。

向我党政机关渗透

我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一直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拉拢、利用和策反的重点目标群体。2022年8月,上海市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针对我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间谍案。

涉案人员董某是一位90后,曾在上海某大学读研,研究方向是产业经济学。2019年,董某毕业后,在某党政机关下辖研究所工作。因为刚刚入职,月收入大概8000元左右。

董某和女朋友在单位附近租了个单间,房租就要花掉差不多一半工资。加上平时七七八八的其它开销,基本上就月光族了。有时候钱不够,还要伸手问家里要。经济上略微窘迫的董某,也曾想过回老家工作。但还是不想放弃在上海发展的机会。

单位和住所两点一线,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有些枯燥,但是董某也渐渐习惯了。半年后,这种简单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精心设计的偶遇打断了。

董某下班回家,刚要进小区,被一个老外拦住问路。董某正好知道他要去的地方,索性好人做到底,一直把老外带到目的地。老外表示感谢,邀请董某周末去酒吧喝酒,还加了微信。

周末,老外发消息给董某,约在新天地酒吧喝酒。

但董某完全没想到,他所认识的这位老外,真实身份是一名外国间谍。他之所以接近董某,其实是有预谋,有目的的。董某对陌生人没什么戒备心。而他酒量也不大,几杯啤酒下肚后,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了对方,还对今后个人发展表示忧虑。推杯换盏之后,竟把老外当成了好朋友。

又一次喝酒之后,该老外对董某说,他们公司要求研究人员每个月都要提交一份自身研究领域的报告。他的中文读写能力一般,查找中文资料特别吃力,希望董某能帮忙搜集一些特定课题的资料,他愿意出钱,一个课题可以给个几百上千。

不知不觉中,董某就把诱饵给吞了下去。因为搜集的资料都是网上公开的,董某也没什么心里负担。后来老外的要求越来越直接,索性让董某直接写好报告给他。

之后,老外说董某写的报告内容还不够深不够专业,让他从单位里找行业的内容数据和分析报告。董某明知内部资料是保密的,但经不住金钱诱惑,就同意了。

随着交往深入,国外间谍对董某的指导也越来越细致,甚至还帮他规划了人生目标。在国外间谍的指导下,董某考取了公务员编制,在单位里董某表现很积极主动,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能够参与重要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使他得到了更多接触单位内部重要、核心资料和数据的机会。

国外间谍目的性其实很明确,就是通过董某接触到党政机关内部重要、核心资料和数据。然后不断抬高价码,让董某把这些文件复印或者拍照给他。董某作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保密意识淡薄,在明知对方境外背景身份的情况下,为了经济利益甘于被对方利用。

上海市国家安全局针对该案迅速采取行动,控制犯罪嫌疑人,固定关键证据,消除了重大的失泄密隐患。2022年11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网勾”

网络上有很多境外间谍通过伪装来开展间谍活动,他们将目标锁定在网上那些涉世未深,或对择业、择偶等有一定需求的人身上。2022年10月,上海国安机关破获了一起境外间谍网络勾联案件,目标是一位00后的学生。

2022年1月,距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就读航空领域专业的小张已经开始焦虑了,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找一份兼职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另外也可以获得额外收益。

招聘网站上信息还是蛮多的,小张找到了一个研究员助理的工作,刚好又是航空领域的,和专业对口。

小张哪里能料到,这个岗位恰好是境外间谍布下的陷阱。

境外间谍人员通常利用国外智库、研究所、基金会等机构进行伪装,宣称自己是该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员等,他们在网上散布招聘信息,同时工作难度不大,任务操作简单,性价比高,吸引相关领域的兼职人员应聘,让他们先尝到甜头,再采取进一步行动。

小张应聘后,很快就接到了第一单活。工作比较简单,就是提供一篇近期的航空类学术文章。小张刚好在写毕业论文,就索性把自己的论文发给了对方,拿到了一千五百元钱。

尝到甜头后,小张就失去了戒备心,没多久,第二单活又来了。到学校图书馆检索一些近期的航空杂志,拍照后,发给对方。一本杂志最少六、七十块,多的一两百。

有过几次交易之后,小张跟对方就熟悉了起来。时常在微信上有一搭没一搭地东聊西扯。小张因为临近毕业,对就业问题比较关心,考虑对方是职场老手,时常进行请教,殊不料正中境外间谍的下怀。

对方建议小张报考航空领域的国有企业或者体制内公务员,以为其后期获取相关领域情报提供便利条件。小张对他比较信任,就听了他的建议,后来就被某国内航空公司驻沪机构录取了,并进入这家机构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小张入职以后,境外间谍的联络更加频繁。他不仅让小张打听公司内部机构设置,还多次提出让小张提供公司内部文件。小张起初是半推半就,后来因贪念作祟,越陷越深。

在境外间谍的指导下,小张登录单位内部网站,拷贝指定的文件,提供给对方。另外,他还根据对方的要求,将重要安保节点搜集公司内部掌握的空域管制、航运保障、军机航线、军用机场分布等情报发给对方。

截至案发,涉案人员张某共向境外间谍提供公司内部文件100多份,收取间谍经费2万多元。

2022年11月,张某因涉嫌“间谍罪”,被上海市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移送检察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案件聚焦”微信公众号

来源:“案件聚焦”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