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03:16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程序或定生死,巴以冲突成人工智能参战试验场

新闻聚焦admin2023-11-17427

在持续发酵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军方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充分展现了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巨大影响。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网络舆情战、情报收集分析和自主武器系统等显著增强了以色列军队的作战能力,同时也引发国际社会对新技术应用监管不足导致可怕后果的严重担忧。

01

《耶路撒冷邮报》2日援引以色列国防军一名高级情报官员的话报道,自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国防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击了加沙地带1.1万多个目标,一天内就发现并摧毁了150个隧道。与过去不同的是,90%的目标是实时生成并被打击的,这要归功于“人工智能和数百名以色列国防军情报官员的共同努力”。

同日,《以色列时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军事情报局说,他们正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识别和打击哈马斯目标,并在10月下旬以色列地面行动开始后确定了大约1200个哈马斯的新目标。

多年来,以色列政府一直对生活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进行持续监控。通过复杂的高科技基础设施,以色列收集并分析来自无人机、闭路电视录像、卫星图像、电子信号、网络通信等数据,并输入到其人工智能模型中,进行算法训练。

美国《华盛顿邮报》2021年11月报道说,以色列在过去几年中通过使用一种名为“蓝狼”的面部识别技术加强了对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监视。以军建立了“巴勒斯坦人脸谱”,即巴勒斯坦人信息数据库,鼓励士兵为数据库拍摄巴勒斯坦人照片以充实数据库。

此外,以色列广泛使用军用无人机和气球从空中监视巴勒斯坦人,收集相关数据。可以说,巴勒斯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何时上班到消耗多少食物,都变成了数据,被输送到以色列数据中心。

国际特赦组织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以国防军越来越多地利用先进的面部识别技术来追踪约旦河西岸希伯伦地区和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的行动。

在长达82页的报告中,国际特赦组织说,2022年以来,一款被称为“红狼”的监控系统被部署在各个检查站用以扫描巴勒斯坦人的面部。该软件会使用绿色、黄色和红色的颜色编码系统来指导士兵放行、问讯或逮捕。

“红狼”与“蓝狼”数据库相连,用以追踪每一个巴勒斯坦人。此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版本“白狼”,用以监控在犹太人定居点工作的巴勒斯坦工人。

澳大利亚裔德国自由调查记者安东尼·勒文施泰因在他5月出版的新书《巴勒斯坦实验室:以色列如何向世界各地出口占领技术》中写道,“以色列军工联合体已将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变成了先进武器和监视技术的试验场,并将其出口到世界各地”。

02

2021年5月,人工智能曾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军在那次冲突中使用大量人工智能制导无人机和超级计算来梳理数据并识别加沙地带的新目标,甚至将其称为 “第一次人工智能战争”。以国防军一个专门从事代码解密和信号情报工作的单位创建了多种算法,综合卫星成像、监控摄像和人力情报等多种数据来确定目标,然后将其传回指挥部,供指挥部进行决策。

自那以来,人工智能开始在以色列军事领域全面应用。以国防军的目标是将人工智能系统地纳入整个军队,而不仅仅是应用一些使用人工智能的系统。

据彭博社报道,在本轮巴以冲突发生前几个月,以国防军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来选择空袭目标并组织战时后勤”。以官员说,国防军采用人工智能推荐系统来选择空中轰炸目标,并使用另一种模型来快速组织随后的打击。以国防军将第二个系统称为“fire factory”,它使用军方批准打击目标的有关数据计算弹药装载量,对数千个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并将其分配给飞机和无人机,并提出时间表。

在“第一次人工智能战争”中,以军使用大量小型无人机来定位、识别和攻击哈马斯武装人员,这被认为是无人机群首次用于战斗。无人机群是一个使用人工智能自行飞行的单一网络实体,可以覆盖大片区域并持续执行任务,只需要一个操作员就能将其引导至目标。无人机群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主性,在某些情况下,所有飞机都平等工作,而在其他情况下,某些无人机具有更强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充当其余飞机的指挥官。

在另外一项人工智能应用中,以军方在加沙地带南部部署了四轴飞行器无人机,每个设备都监视着一块特定的土地。当检测到火箭或迫击炮发射时,地面部队就会对来源处发动攻击。

这些人工智能技术都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再次得到运用。以国防军军事情报局表示,在本轮巴以冲突的持续地面攻势中,该局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工具“快速准确地生成可靠的目标”。其他新工具也首次被使用,以便能够立即向加沙地带的地面部队提供有关打击目标的最新信息。以军5日发表声明说,自在加沙地带开展地面进攻以来,以军已袭击了2500多个属于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的目标。

在地面进攻上,以色列国防部9月推出了名为“巴拉克”的新版梅卡瓦4主战坦克,它配备人工智能、传感器、雷达和小型摄像机平台,其系统通过360度周边观测技术揭示敌方位置并为战场上的作战部队提供目标。

早在2017年,《耶路撒冷邮报》就曾报道,“巴拉克”被设计为一款“智能坦克”,拥有数十个传感器来识别敌人并攻击。

03

以色列在军事方面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但这些技术在10月7日哈马斯发动袭击时也暴露了其局限性,凸显过度依赖高科技并不可靠。

以色列在加沙边境建立了一道“智能”隔离墙,全长60余公里,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沿隔离墙安装有数百个摄像头、雷达系统和传感设备。隔离墙还延伸至海上,配备有侦测海上越境人员的系统和可远程控制的武器系统。该隔离墙耗时多年,于2021年12月修建完成,使用超过14万吨钢铁。时任以国防部长甘茨当时表示,沿加沙地带的隔离墙是一个“创新型的高科技项目”,能够为以色列南部居民提供安全感,有助于该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哈马斯的突袭让“智能”隔离墙看上去似乎不堪一击。从已有信息看,有些哈马斯武装人员在以军戒备较少的地点直接使用推土机推平了“智能”隔离墙,有些哈马斯武装人员使用船只和滑翔伞进入以色列,部分“智能”隔离墙的观测塔和通信基础设施被炸。以国防军后来称,“智能”隔离墙有29个点被破坏。

以色列著名的“铁穹”系统一度被全世界誉为神话。的确,它在拦截较少火箭弹来袭的情况下运行良好。不过,当哈马斯武装人员在几分钟内发射数千枚火箭弹时,它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勒文施泰因说,以色列错误地认为,仅靠最先进的技术就能成功地控制巴勒斯坦人。

同时,对高科技的滥用也引发国际社会担忧。有观点认为,以色列军事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升级,展现了其向更完全自主武器发展的趋势。而将瞄准系统交给人工智能存在固有风险,所谓半自主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按照程序自主决策。到那时,计算程序将决定巴勒斯坦人的生死。

来源:“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