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05:36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环球时报研究院发布2023年全球民意调查:多国民众期待中美关系稳定

新闻聚焦admin2023-12-26266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 易佳】大约2/3的受访者期待未来一年中美关系能“保持现状”或“趋向缓和”——这是环球时报研究院23日发布的2023年20国民意调查所显示的结果。这份针对中美关系、全球安全与发展等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各国民众对全球安全与和平、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期并不非常乐观,担忧(包括“非常担忧”“比较担忧”和“有一些担忧”)美国国内问题外溢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的受访者比例更是达到81%左右。此外,认为美国拉拢其他国家遏制中国继续发展的实现概率例进一步下降。有接受《环球时报》邀请解读这一民调结果的国际问题专家表示,对中国而言,我们需要进一步增进与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的交往,进一步扩大朋友圈,以改善和纠正那些现存的对华偏见。

近1/3受访者期待中美关系“趋向缓和”

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中美之间的关系受到各国广泛关注。此次20国民意调查显示,总体来看,超过1/3的受访者期待中美关系在未来一年“保持现状”,近1/3的受访者期待中美关系在未来一年“趋向缓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美关系牵涉的利益很大,各方期待中美关系稳定是理性的选择。

在上述调查中,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一是德国、意大利、印尼和韩国期待中美关系“趋向缓和”的受访者比例都超过四成,高于20国平均值;二是对中美两个当事国来说,期待两国关系“保持现状”的受访者比例非常接近,而中国受访者期待中美关系“趋向缓和”的比例比美国高9个百分点。对于第一组数据,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这说明德意等国民众不愿因中美冲突而让本国利益受损,并且他们对中国市场有充分信心。他表示,以德国为例,如果柏林放弃中国市场,就等于放弃其在制造业的优势,所以不少德国车企宣布加大在华研发投入和新能源布局。对于第二组数据,金灿荣认为,美国的精英阶层很重视中国,但大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于两国关系的期待自然没有中国民众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表示,从上述民调结果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稳定不但符合中美两国利益,更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那么,中美关系2024年可能会走向何方?刁大明认为,中美元首外交锚定了两国关系的具体方位,已经恢复和未来会恢复的各种机制又将有效地框定中美关系,所以未来一年中美两国可能会趋向于通过沟通协商来持续确保关系稳定。吕祥同样认为,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能够维护两国关系大体稳定的“底线”,同时美国总统拜登也已经没有更多的“外交牌”可以打。金灿荣称,由于明年美国大选,中美关系可能会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更大干扰,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经济搞好,广交朋友。

专家:数据显示美国打压中国的目标越发难以实现

美国政府拉拢其他国家遏制中国继续发展的图谋更加不得人心。《环球时报》去年所做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美国拉拢其他国家意图遏制中国继续发展,其实现概率不足一半(48.3%),而今年对18个国家(不含中美)的调查结果则显示,这一概率进一步降至45.4%。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认为,上述数据反映出过去一年各国普遍认为美国对华强硬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打压中国的目标越发难以实现。

具体来看,埃及、土耳其、印尼、沙特、澳大利亚受访者对“美国政府拉拢其他国家意图遏制中国继续发展”实现概率的评估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达到7至10个百分点。张腾军分析称,今年中国开启了新一轮外交高潮,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与许多国家达成了新的共识,取得了务实成果。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开通雅万高铁等标志性事件,进一步增进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知,改变了它们对美国遏华政策的看法。此外,尽管美国在不断组建各种“小圈子”,试图加大遏华力度,但多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意愿也在增强,相关国家都不希望被当作大国竞争的筹码或武器,这也表明美国想要继续推行这一种政策是不可能成功的。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受访者认为美国拉拢其他国家遏制中国继续发展的实现概率,从2022年的42.6%降至2023年的28.3%,降幅显著,这说明中国民众自信的增强。张腾军说,中国人信心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国发展势不可挡,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在上升,二是中国外交尤其是对美外交在过去几年有理有利有节、有声有色,我们坚决反制无理打压的举措,挫败了美国的图谋,也使国人感受到中国外交的底气和自信。

普遍担忧美国问题会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

2023年,美国国内问题不断:美联储多次加息,加剧全球经济风险;国会共和党人内讧,将本党籍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赶下台;国内分裂持续加剧。在被问及“您是否担忧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影响其政府的外交政策,从而对世界产生不利影响”这一问题时,20国平均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对此表达了较高程度的担忧(包括“非常担忧”和“比较担忧”),超过1/4的受访者表示“有一些担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董春岭表示,当前美国政治经济社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很多矛盾都处于持续发酵升级的过程中,而这会对世界局势产生较大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美国自身的变化会牵动其外交政策、对全球治理态度的变化,另一方面,部分美国政客习惯于通过挑动外部矛盾、夸大外部威胁的方式来掩盖内部矛盾,维持两党脆弱的共识,而这会加剧世界的分裂、影响全球治理进程,恶化国际安全。董春岭还表示,这一调查结果也说明美国明年大选给该国以及世界都带来了不确定和不稳定的预期。

分国家来看,对于上述问题,印尼、菲律宾、意大利、德国、肯尼亚、巴西、土耳其这7个国家六成以上的受访者都表达了较高程度的担忧,中日韩等9个国家表达同等担忧程度的受访者比例也接近或超过半数。上述16个国家中,不少都是西方国家或者美国盟友。对此,董春岭分析说,这些国家担忧的关键一点就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会不会重新上台。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主张和外交路线,其施压盟友履行更多义务的做法以及对国际机制“合则用、不合则弃”等行为,曾经给美国外交带来近乎颠覆性的变化,也给美国的盟友伙伴带来很大的冲击。

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多项风险或危机的担忧上升

对于“您认为当前全球安全与和平是否面临威胁”这一问题,20国平均数据显示,4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全球安全与和平面临“重大威胁”,占比最高;31%的人认为面临“一些威胁”;认为面临“较小威胁”的受访者占比16%,还有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威胁”。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此分析称,今年全球安全形势的确令人担忧,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巴以冲突再次爆发,国际组织在降低冲突方面的作用有限,美国又反复炒作南海问题和台海问题,这些现实让人们产生了“在世界不同关键区域,冲突要么已经发生,要么正在酝酿之中”的印象,大家普遍有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感觉。李海东进一步分析称,全球安全与和平的主要威胁来自美国,俄乌冲突之所以无法停止,就是因为美国在背后操纵;加沙地带悲剧蔓延、联合国相关决议难以通过,也是美国在阻挠;亚太、南海、台海等地区出现潜在危机,还是美国在搅乱。美国极端政治人物对本国来说是威胁,他们的增多也意味着美国给世界带来的不确定、动荡、危机乃至于冲突,大概率还会继续下去。

具体来看,除德国外的受访欧洲国家,认为全球安全与和平面临“重大威胁”的受访者比例均超过四成。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洲人缺乏安全感突出了一个客观现实,那就是美国推动的北约扩员让“欧洲国家更安全”是一个伪命题。

环球时报研究院今年所做调查显示,与去年相比,受访者对当前世界面临的多项风险或危机的担忧上升。20国平均数据显示,经济危机、国际战争、恐怖主义位居最令人担忧的前三项,尤其是对恐怖主义表示担忧的受访者比例(51%)较去年上升了约10个百分点。此外,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粮食危机、自然灾害、传染病与疫情相对更令人担忧,还有近四成受访者表示担忧新冷战的发生。李海东表示,跟去年相比,今年国际形势的危机面更广、程度更深,而对新冷战的担忧表明多国民众对美国的不满,因为现在全世界唯一想启动新冷战的国家就是美国。对于应对外部潜在威胁,李海东认为我们有两个着力点,一是做好自己,努力发展经济,强化内部凝聚力;二是努力将世界上所有负责任的国家和力量更有效地凝聚在一起,从而对那些破坏源和破坏性举动进行约束和限制。

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发展将“起伏不定”

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备受关注,环球时报研究院对20国民众所做调查显示,近四成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未来将“起伏不定”,在所有选项中占相对多数。16%的人认为全球经济会“缓慢增长”,13%的人认为会“快速增长”,另有13%的人认为会“缓慢衰退”。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整体来看,20国民众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展望是比较悲观的,其中的原因包括美国追求绝对利益和绝对安全,这必然导致全球动荡以及“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让各国民众对未来经济增长缺乏信心;目前世界处在技术突破前夕,人们对新技术带来的到底是福利还是损害尚不明晰,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担忧才会觉得不确定性增加;在气候变化等难以解决的全球性议题上,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恶化的前景让人们心存忧虑。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伟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以价值观为基础的供应链重组,如短链化、友岸外包等,都使得世界贸易和投资受阻。未来几年全球经济能否继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地缘经济的碎片化会不会再加剧,以及各国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护“再全球化”。

高凌云说,他个人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形势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在面对乱源的时候,事实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还是秉持着开放、合作、平等、共享等理念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本次民调数据还显示,印度、沙特、肯尼亚等8国中有超过三成受访者预期全球经济在未来会“增长”(包括“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表示,美联储政策的大开大合使得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和金融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但总体而言,这些国家的负债率等情况比较乐观,展现了一定的韧性。

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