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士环
春节临近,燃放烟花爆竹的话题近日频频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全面禁放烟花爆竹是时候终结了”等话题更是冲上首位,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显然,这是一个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问题。
有网友认为,爆竹声一响,年味儿就来了,作为传统年俗的重要内容,燃放烟花爆竹不应被禁止,支持解绑。也有网友认为,烟花爆竹不仅会污染空气,还会造成许多火灾、人身伤害等事故,到了后半夜依然此起彼伏的炮仗声扰乱了正常休息,直呼受不了。除此之外,不少网友则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许多真诚建议,认为应在放与不放间寻求平衡,规定好燃放区域和时间,让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生活更为和谐的融通。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关乎各自生活体验、切身利益的话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这再正常不过。如何在不同群体中寻求最大公约数,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考验着各地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与许多其他社会公共议题不同的是,燃放烟花爆竹话题的背后,关联着民众对传统年味儿的群体记忆,自古以来的年俗文化已经牢牢刻印在中国人的基因里,人们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唤实为一种文化追寻,这些需求不容忽视,当细心呵护。但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早已不同于传统社会,人们更加推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公共空间的安全与安宁、个人权益与公共环境的边界更为注重,这部分需求也是实在且正当的,必须正视、尊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燃放烟花爆竹早已经不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如何平衡各方公众利益,必须拿出“绣花针”的功夫,细细考量、慎重对待,绝不能“一禁了之”或“一放了之”。
实际上,此类难题的提出,对于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思路、精进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各地不妨本着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探索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人民民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思路,把问题摆出来,将心思沉下去,让智慧聚起来,协力寻求烟花爆竹燃放问题的最大公约数,相信再难的题总会找到最优解的。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