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
近日,“建立教师退出机制”等相关话题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北京丰台教育发展理事会2024年工作会于近日召开,会上通过的《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2024年该区将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建立该机制有何深意,对教师来说又有哪些影响?前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全国教育科研先进教师陶华坤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意在对“躺平”现象下猛药,破除教师职业“铁饭碗”思维,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人性化操作,避免“一刀切”。此外,海报新闻记者采访了包含小学、中学在内的多位一线教师,他们均对该机制呈反对态度。其中一小学语文教师表示,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躺平”的教师甚少,若以实施该机制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其薪资待遇还应有所提升,实现能者多劳。
丰台区探索建立北京首个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事实上,北京市早已提出“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这一举措。
海报新闻记者经梳理获悉,2019年,北京市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教师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学校可以降低岗位等级或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2022年,北京市教委等十部门印发的《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中也提出,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其中,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依法依规依程序撤销教师资格、清理退出教师队伍。
但据媒体报道,此前北京市各区尚未有明确的退出细则,此次丰台区探索建立的教师退出机制是北京市首个正式公开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1月12日,海报新闻记者针对该教师退出机制何时正式实施等相关话题致电丰台区教委,但未给出明确回应。
“少部分教师抱有‘铁饭碗’观念,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特别是超编学校存在个别教师‘躺平’的现象。”据媒体报道,丰台区教委副主任翟洪臣曾表示,对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低岗位等级、调整岗位聘用。对于不服从组织安排或者安排到新岗位后年度考核仍不合格的,学校可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多个部门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学校冗余人员进行清理,释放学校编制潜力,减少或杜绝学校人浮于事的现象。”
据悉,2024年,丰台区推动的“区管校聘”工作改革,除引入教师退出机制外,还将动态调整各学校编制,推动编制资源向中小学倾斜,优先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编制需求。丰台区教委将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利用岗位区级统筹指标,解决学校因交流轮岗等因素带来的岗位超聘问题,推动实现“应交流尽交流”,使岗位设置不再成为高水平教师交流的障碍。而针对小部分教师在获评高级职称后“躺平”的现象,丰台区将改进岗位聘用制度,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校内岗位竞聘机制。
教师:工作压力大,真正“躺平”的教师很少
教师职业因其稳定性被称为“铁饭碗”,但近年来,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或已成为部分地区的一种“共识”。据不完全统计,除北京之外,浙江宁波、贵州贵阳、山东平阴县等多地也开始试点教师退出机制。不过,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各地教师退出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2022年,山东平阴县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其中提出建立不合格教师刚性退出制度。对于在聘任、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由主管部门集中组织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后仍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予以转岗,存在违反政策法规要求的予以解聘辞聘。
2023年,贵阳市印发的《贵阳贵安教育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中提出,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实行末位退出机制,向教育系统存在的“庸懒散软浮推”行为宣战。强化教师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师德师风考核、全省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测试等结果运用,通过“行政部门统筹、校内末位参加”的方式,对教师在综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实行“首次取消目标绩效、再次调离转岗、三次落聘退出”的机制,以增强干部教师履职担当的责任感和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
陶华坤认为,实施教师退出机制,意在对“躺平”现象下猛药,破除教师职业“铁饭碗”思维。“教师退出机制的引入能够提高教师的职业危机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在编不在岗的冗余人员进行清理,释放学校编制潜力,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多机会,减少或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可以提高整体教育效率。”
不过,包含小学、中学在内的多位一线教师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际工作中,除本身固有工作量外,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压力也相应越来越大,教师真正“躺平”的情况很少。
“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可能会起到激发教师积极性的作用,但我感觉这个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每个教师承担的工作量都很大,再加上社会和家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本没法去‘躺平’。我身边大部分教师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他们都想好好教学,‘躺平’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山东某小学语文教师刘珊珊(化名)说。
专家:实施教师退出机制应避免“一刀切”
实施教师退出机制,谁来考核、考核什么、怎么考核?连日来,海报新闻记者在采访专家及多名一线教师时注意到,该机制如何建立考核标准等相关话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我看来,那些所谓‘躺平’的教师,其实是不想承担教学工作之外、纯粹是形式主义的工作。如果在这个情况下去实施类似末位退出的机制,考核标准是否有失公平?如果依据考核方案来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教师,那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这个标准很难去界定。”刘珊珊说。
“现在很多私立学校也在实施教师退出机制,他们的考核方案非常细致,像批改作业、备课等都会进行赋分。谁批改作业更细致、备课更详细,谁的得分就更高,年底的考核分和年终奖也会相对更高。”刘珊珊认为,若以实施教师退出机制来激发工作积极性,其薪资待遇还应有所提升,实现能者多劳,不然不仅不利于激发工作积极性,相反还会消耗教师的情绪,甚至进入到不良竞争的恶性循环当中。
陶华坤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教师是事业编制,国家层面有相应的人员管理条例。谁有权来实施教师退出机制?这个问题是最需要“厘清”的。在教师退出机制实施过程中需慎重考量,需开设畅通的申诉渠道,帮助教师在遇到转岗、待岗等情形时进行复议。
陶华坤认为,在实施教师退出机制的过程中,还需人性化操作,避免“一刀切”。“教师退出的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呈现了多种多类情形,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理解的‘一刀切’退出。评估教师的工作表现要客观公正,有科学公平的考核标准,避免偏见对教师的评价产生影响;对被解聘或调整岗位的教师,要进行合理、人性化的处理。同时,应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和公平原则,确保不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
“专业评价机制也是当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等不科学评价体系,迫切需要建立的评价机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以专业评价的独立性、专业性,树立评价的公信力,也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陶华坤认为,教师退出机制不仅要在“阳光下”运行,其评价机制还应公正科学。“教师退出机制可以起到震慑作用,竞聘不能变成拼财力、拼关系,也不能变成‘唯亲是用’。广大教师要靠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挽留’自己,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