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北京1月17日电(记者荣池)日前,“澄凝琼英——故宫博物院藏玻璃精品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展览甄选故宫珍藏玻璃文物精品120余件(套),多方位展现清代玻璃艺术的色彩、器形、装饰、工艺及其在宫廷生活中的使用。
步入展厅,色彩绚丽是众多玻璃器物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赤、橙、黄、绿、青、蓝、紫,玻璃在不同金属呈色剂的作用下呈现出缤纷的视觉效果。展柜前,一位观众一边听着导览员的介绍,一边认真地在小本上记着笔记。眼前的这件“黄玻璃天球瓶”通体呈现均匀黄色,色泽莹润,呈色是最美的“鸡油色”,烧制难度也是最大的;另一边,“雄黄色玻璃三足盖炉”同样引来许多观众驻足。“在研究此炉时,通过专业设备检测,我们发现器物表面深浅不一的颜色皆为铜呈色,这说明其颜色的变化并非依赖不同呈色剂的使用,而是类似钧瓷烧制时的自然窑变效果。可以说,这样斑斓的色彩是玻璃工匠、玻璃原料与火焰的一次‘不期而遇’。”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翟毅介绍,据记载,在雍正时期仅单色玻璃就可达30种颜色,其中分为“涅玻璃(不透明玻璃)”和“亮玻璃(透明玻璃)”,在单一色彩的基础上,工匠利用玻璃的熔融特性,还实现了多色混合、套玻璃等一器多色的工艺效果。
清宫玻璃造型追古崇礼,远效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近仿前明的三足炉,同时也大量借鉴同时期的瓷器和玉器器型,如此次展出的“蓝色透明玻璃方觚”“黄色玻璃双陆瓶”等。清宫玻璃在纹饰表现上力图与御窑瓷器比肩,除了龙纹、螭纹等御用题材,花鸟纹、折枝花纹等文人气息浓厚的纹饰也同样工整清丽。“白套蓝玻璃龙凤纹瓶”“白套蓝玻璃缠枝莲纹碗”等器物与纹饰相似的清宫瓷器并置展示,体现出清代玻璃在审美上的独树一帜。同时,将这些与展厅内的“西洋透明玻璃回纹盖碗”“西洋透明玻璃菊花纹瓶”等西洋玻璃进行对比,则可直观感受到中西方玻璃艺术的相互影响。
导览员为观众重点介绍了缠丝玻璃:“这是始创于威尼斯的玻璃品种,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各种弯曲缠绕的条纹装饰,代表了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乃至全世界玻璃制作的最高水平。因此,在此次展览中能看到缠丝玻璃的身影,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18日 09版)
来源:光明日报
造车新势力明年或迎大洗牌 二梯队向上冲击“蔚小理”
国家药监局:我国已经上市的退热、止咳、抗菌、抗病毒等四类药品共有194种
有美景美食和有故事的人 田园治愈风成影视题材“风口”
爱情电影《不能流泪的悲伤》感动治愈 见证真爱从心动到永恒
《你是我的永恒星辰》收官 张炯敏演的赵暮然备受观众好评
西嘻影业出品《神隐》杀青 传承山海神话体系 打造东方奇幻美学世界
有燃有泪!4·28上映灾难动作巨制《惊天救援》释人物预告 首轮点映引爆消防员共鸣
香港名媛碎尸案今日再开庭,警方发现新证物,案件将押后至7月底再次提讯
土耳其震中的“中国村”:见证来自中国的关爱
花十万可以买八套房的鹤壁,真实的楼市是什么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