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堡银堆砌,冰雕玉作成”
这个冬天,尔滨火了,冰雪大世界成了当之无愧的“沸点”。
这些美轮美奂的冰雪景观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冰雪童话王国又是如何“诞生”的?总台记者专访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总设计师崔师尧。
01
“在寒冷漫长的冬季里,冰雪活动是难得的娱乐。”
作为一名哈尔滨本地“80后”,崔师尧从小对冰雪有着深厚的感情。
△崔师尧
每到冬天,他会和小伙伴们滑冰、抽冰尜gá(一种冰上运动,尜类似陀螺)。大人们会将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洞,在里面点燃蜡烛,制成冰灯,这便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还有人将水洒在树上,水在低温下冻结,在树枝上形成冰凌……
“冰雪已经融入到每个哈尔滨人的心里,我觉得是一种精神信念。”崔师尧说。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始创于1999年,时逢千年庆典,千载难逢。当时,崔师尧十三岁,他回忆说,“整个城市突然火爆了起来,所有人都去过,都觉得特别冷”。
2004年,崔师尧考入大学,选择的是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专业。毕业后先后任职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他认为自己有表达欲,希望能在设计领域实现自我价值。
02
“冰雪大世界已经超出一个项目的范畴,它更多的是情结。”
崔师尧第一次独立设计冰雕,是在2015年。那年7月,当地找到他所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希望他们团队能够承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整个项目,包括从设计到布局规划,施工及后期建设的现场服务。
在崔师尧看来,原先的设计以复刻为主,建筑以中式、欧式风格居多,每年的重复率较高。因此,团队确立主要任务——创新突破,攻坚克难。
第一年承接冰雪大世界设计项目,崔师尧称之为“冒险”。
“我们到现场的时候,只留下一个架子,是主塔的钢结构。时间紧迫,如何突破以往大家的既有印象?甚至能不能建成都是挑战……当时感觉压力特别大。”
崔师尧和团队多次现场勘查、多方论证,数易其稿,最终采用了当年较为主流的非线性设计,这样视觉上更有层次感。
△2015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完工景观
崔师尧告诉总台记者,冰雪建筑的特殊之处在于,冰的厚度存在变量。“比如今天砌的冰是300毫米,过几天它变成400毫米了。我们每天要配合临时出施工图,告诉工人怎么放线、怎么施工,这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
当建成后,自上向下拆除脚手架时,崔师尧笑称仿佛“拆盲盒”。“庐山真面目”露出的那一刻,大家的脸上也终于洋溢出了笑容。“天气非常冷,但大家都很开心。当时我就觉得,这件事值得做,并且要好好做。”
△2015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建筑工人们
03
“两个月后冰雪消失,但设计的生命力永恒。”
从2015年接手至今,崔师尧以主创设计师的身份完成了八届冰雪大世界的设计工作。这十年,年年岁岁冰相似,一雕一刻景不同。
经历此前疫情的“沉寂”,崔师尧认为2024会是“厚积薄发的一年”。正值龙年,团队在设计中也加入了“龙元素”:主塔“冰雪之冠”与串联园区的龙形冰面呼应,从冰面到主塔,从平面到立体,幻彩流光蜿蜒浮动,汇聚于主塔,如飞龙出水,直冲琼楼玉宇,寄托着龙江腾飞的美好寓意。
崔师尧介绍,本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依托智能设备及控制系统,对园区内的冰建景观灯光效果进行升级,首次搭建“5G户外照明管理云平台”,实现了对全部冰建景观照明设施的远程监控、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
“以前,每一个景观都要手动开启电闸。今年,我们从电脑端或移动端App实时、定时控制景观灯光效果的变化,实现整个园区冰建景观的灯光联动。我觉得每年都还是有进步的。”
崔师尧说,无论是他本人,还是整个团队,还是上万名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天气里,不舍昼夜辛苦建造的工人,无一不致力于将最美好的冰雪呈现给大家。这既是他们每个人对这一小众行业的热爱,也是作为哈尔滨人,为这座东北老工业城市重新焕发新活力所尽的绵薄之力。
“如果这个城市能让大家留下来,谁想背井离乡?作为哈尔滨的名片,我们一定要坚持做下来,无论团队的收益有多少……”崔师尧直言,园区里有一万人,很多曾经的年轻人,吃着吃着苦就变成了中年人。
“今年收获了大家的好评,明年迎接亚冬会。虽然场地不变,但冰雪大世界还将呈现新的壮丽。探索会让人觉得有趣,值得为之奋斗!”
总台记者/王天语 任秋宇
部分图片来源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文旅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