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作为居民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在方便大家出行的同时,其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多发的火灾事故和上升的态势,让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2023年12月28日,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发布通报,当天凌晨3点17分,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东辛店村某村民自建房发生火情。事故造成4名被困人员不幸遇难。经初步调查,现场火灾原因为电动自行车起火所致。
2023年12月11日凌晨5时许,北京昌平区某小区一地下室内发生火灾。经调查,火灾原因是住户董某存放在屋里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
当事人 董某:早上5点多被惊醒了,然后就看到电池鼓起来了,电池盖被蹦飞了,电池都露出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该起事故中,董某的电池并非在充电过程中,而是在充完后放置时突发起火。据了解,事故电池是董某从朋友那里买来的二手电池。
2023年12月13日中午,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港口度假区某高层小区发生火情,起火点位于12层8号房。经调查,火灾原因为推入室内的电动自行车在充电过程中,电池发热失控引燃周边可燃物所致。事故不幸造成2名未成年人遇难。
惠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火灾调查员 廖俊辉:起火房间布局是一房一厅,在客厅里面停放了三辆电动车。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这三辆电动车都是改装过的,充电器也是改装过的,不是原来匹配的充电器,它是可以调节电压和电流的充电器。
消防人员通过调取小区物业监控画面发现,从事发前一天开始,先后有8人将电动自行车推入公寓电梯。物业虽然掌握发现了情况,却没能及时警告和有效制止。
车主们执意“推车入户”的原因究竟在哪?
从案例不难看出,居民住宅依然是电动自行车火灾的高发场所。根据应急管理部2021年发布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高层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场所,都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或充电等行为。
然而,记者连日来在全国各地走访发现,居民将电动自行车或是电池违规带入室内充电的现象依然多见。车主们执意“推车入户”的原因究竟在哪呢?
在天津某老旧小区,记者看到,居民将电动自行车随意摆放在楼道内,或是推入电梯的情况较为普遍。公共充电设施不足,是居民用车时遇到的主要痛点。
有居民虽然将车停在了楼外,但为图方便,仍将电池拆卸后带回家充电。
在北京丰台区某社区,记者看到虽然居民楼旁已设置了便民的公共充电设施,并以醒目标语提醒电动自行车“不进楼 不入户”,但有居民依然对此视而不见。
在广州荔湾区东沙街某社区,也有一些居民在明知有风险的情况下,依然将电动自行车推入家中充电,有邻居对此表示担忧。
某社区居民:我觉得肯定最好不要带回家这样充,你敢保证它不出事吗?
在附近社区的街心公园,尽管也提供了十余个充电口的公共充电区,但记者走访时,却没看到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在这里充电。除了要多花钱,居民称有时想要使用,已经找不到空位,甚至一些非充电的车辆,也常停进棚内占据位置。
某社区居民:因为我上晚班,很晚回来,看到有人在充,不是经常有位置能给到我。
某社区居民:充电桩如果单独充电还好,如果是放的话就放不了多少车。
对于居民反映的安全隐患及公共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当地社区居委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违规充电行为,他们在日常巡查时会尽量劝导。至于扩建公共充电设施,除了要考虑防盗防火等安全因素,还面临着老旧社区场地有限、选址无法跟居民楼拉开距离等问题,目前推进困难。
电池质量很重要 切勿“因小失大”酿成灾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分析,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池过充、电池单体故障、电气线路短路等情况。可见,电池质量尤为关键。尤其使用时间较长的老旧电池和改装电池,更是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为检验一块旧电池和新电池的充电安全系数差异,检验人员首先对一块常见的电动车锂电池进行拆解,可以看到电池内部实际上是由10个电池单元组成。
随后,检验人员将两块分别拆解过的新电池和使用较长时间的旧电池同时放入实验箱,在固定温度和同等条件下进行充电试验。
电池测试高级工程师李召阳:实验可以看到,在充电时,老化电池的温度明显比新鲜电池上升要快,平均要高1到2度。
检验人员又模拟电池日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碰撞,进行压力试验。可以看到,受到挤压的电池先是出现明显的内部碎裂声,再突然迸裂。紧接着有烟雾从电池内部窜出,随即爆炸起火。
广州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执行会长 黄焕杰:一些火灾案例我们也参与了调查,我们发现出问题的主要是一些小品牌电池,或者是一些“三无”产品的电池,旧电池翻新的、重新再组装的这一类电池问题比较多。
业内人士提醒,电池过充可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缩短电池寿命甚至损坏电池留下隐患。车主除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外,在购买电动自行车电池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即使是新电池,在使用半年到两年时间内,也应进行一次检查或者更换。
“请”车下楼化解风险 还需全社会共治共建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末,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相当于每4人就拥有1辆电动自行车。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和事故多发,也对城市原有秩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如何“请”车下楼,化解居民用车风险,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共同智慧。
专家介绍,根据我国《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对于违反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相关规定,且拒不改正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并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基层消防治理指导处负责人 高维娜:需要强调的是,《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关于禁止将电动自行车带入户充电,其实也是包含着禁止将锂电池带入户充电的行为,也就是说,居民有擅自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带入户充电行为的,也是受到相关法律的管理和禁止的,是不允许的。
针对现实中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生在城中村、村民自建房的情况,专家表示,有关部门除了从立法层面,完善相关场所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法规标准外,也应积极探索“疏”“堵”结合的经验做法。
在苏州,当地就针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停放、充电、管理等各个环节,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主体法定职责要求。同时,在有条件的小区配套完善人防技防措施,配置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装置和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
某社区工作人员 沈秋宁:我们还为居民采购了“三防”保险,就是防盗、防火、防损失。如果我们的车辆在使用充电设施的过程中被偷了,或是其他原因有损失,我们走保险最高可以给予2000元一台的补贴或是赔偿。
在北京丰台区,当地消防部门正积极推动辖区街道和物业单位,在本社区加装智能梯控系统。该系统借助在电梯厢内安装的智能摄像头,以“算法识别+声光报警”的方式,精准管控电动自行车和电池“乘梯上楼”。
在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北京市还计划在已建成的95万个公共充电接口的基础上,于2024年再新建20万个,解决车主充电痛点。
(总台央视记者 曾文甫 孙文啸)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