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08:15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中国网评】鼓吹“中国威胁”治不好美国的焦虑症

新闻聚焦admin2024-03-17280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韩亚峰

近日,美国情报界向国会提交了“2024年度全球威胁评估”报告,各情报机构负责人还就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威胁参加了国会听证会。依据《情报授权法》,每年年初,美国18家情报机构都例行发布这样一份报告,梳理过去一年的国际形势并对未来一年的安全形势作预测。今年,美国情报界在报告中和国会听证会上继续大肆鼓吹所谓“中国威胁”,折射出美国的焦虑症已愈发严重。

一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自感维护霸权愈发困难。报告开篇便称“全球秩序日益脆弱,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区域冲突多发且影响深远”,并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以及一些非国家行为体正挑战美国长期主导的国际体系”。但美方维护的“国际体系”实际上是其全球霸权旧秩序。

长期以来,美西方国家凭借超强的经济、科技、生产力等实力基础,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制定种种“游戏规则”,把持操纵国际机构话语权,甚至以“西方中心文明观”及“历史终结论”武断否定、大肆扼杀非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近年来,“全球南方”觉醒崛起,多极化造就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变局之下,美国一边放任国内制度衰败、社会撕裂、道路迷茫,一边对外肆意妄为,严重削弱其所主导的国际秩序的严肃性、权威性,挑起乌克兰危机、新一轮巴以冲突等“代理人战争”,造成人道主义危机,还执迷于“修昔底德陷阱”,欲发动逆时代潮流的大国竞争……美国面对大变局自乱阵脚,企图逆历史大势而动,其并非“混乱”与“威胁”的受害者,而是始作俑者。历史演进与自作自受双重作用下,美国发现其越来越难以操纵国际秩序,焦虑感与日俱增。

二是针对中国的发展成就,鼓噪所谓“威胁论”。报告称中国“以两岸经济社会长期融合促使国家统一”“在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空间等科技领域全球领先”,认为中国的强大对美国和全球“造成威胁”,美国以“美国优先”“国强必霸”思维揣度中国的发展意图,对中国的发展成就“感到担忧”。可细细品味,这些成就无一不是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所取得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种种成就并不是因为奉行“本国优先”,而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力量,为全球发展带来机遇。美国情报界在评估报告中说中国“以两岸经济社会长期融合促使国家统一”,是在公然干涉别国内政,以操弄“台湾牌”的方式阻挠中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轮不到美国指手画脚。

三是美国情报界信奉“美国例外论”,劣迹斑斑却反过来臆测、抹黑他国。这次报告中,美国情报界还表达了对中国“情报能力提升”“情报活动频繁”的担忧。这纯属贼喊捉贼,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那句“我们欺骗、我们撒谎、我们偷窃”的“名言”,是美国情报机构最贴切的注脚。一直以来,美国堂而皇之开展窃密行动。从20世纪20年代的“黑箱计划”,到40年代开展了近30年的“三叶草行动”,再到60年代的“尖塔行动”,美国的窃密“天性”从未泯灭。近期,美国1978年《涉外情报监视法》和2008年修订案第702条款获得国会授权再次延期,继续为美国堂而皇之的窃密行为披上“为了国家安全”的合法外衣。此外,美国还肆意开展暗杀、破坏、颠覆行动。从刺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到在全球各地策动“颜色革命”、危害他国政治稳定,再到依靠“震网”病毒大规模损毁伊朗的铀浓缩装置、将他国的关键基础设施列为美国网络攻击的合法目标,中情局等美国情报机构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美国情报界作为全球最大祸源,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今更肆无忌惮对中国“泼脏水”,已毫无任何底线可言。

四是美式虚假民主只是在迎合少数精英阶层,美国政客嘴上说着道义、心里全是生意。就在报告发布的同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埃夫丽尔?海恩斯、中情局局长威廉?伯恩斯、国家安全局局长蒂莫西?霍、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等,就“威胁报告”出席了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这些情报机构的负责人之所以如此热络地向负责审定预算、制定政策的美国国会渲染“美国面对威胁”,还是在为各自的机构要钱、要权。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甚至抛出“坚持援乌就是威慑中国”的荒唐言论,实际目的是为拜登政府的援乌计划续命。

综上所述,美国情报机构年年发布所谓“年度全球威胁评估”鼓吹“中国威胁”,但这并不能治好美国的焦虑症,只会引导美国各界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扭曲、对华认知更加偏颇,加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完全不利于国际秩序的安定团结。最终会让美国自己吞下“更不安全”的恶果。(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来源:中国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