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距离暑期还有3个月,但研学游商家已经开始布局。3月26日,网红讲师张雪峰的研学游产品“峰行万里菁英研学营(苏州篇)”开启预约。随着毕业季叠加暑期的到来,旅游市场正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出行热潮。在以学生和家长为主要游客群体的暑期旅行中,“寓教于学”的研学游需求旺盛。
某旅游平台上发布的清华北大励志研学项目
新老玩家纷纷“插班”研学游
3月20日,苏州峰峰火火闯九州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张子彪(即张雪峰)是其法定代表人及大股东,经营范围含旅行社服务网点旅游招徕、咨询服务等。此前的3月12日,同样由张雪峰持股90%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苏州峰峰火火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也就是说,在短短9天内,张雪峰已经布局了两家旅行社。
近两年研学游赛道显著拥挤起来。在企查查App上以“研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成立时间在1年内的公司信息高达3119条。截至今年3月末,国内研学旅行相关企业现存量达2.24万家。
事实上,张雪峰只是入局研学游的教培机构代表之一,此前新东方等也已进行布局。就在2023年,新东方文旅集团成立,此前新东方青少年板块的国际游学、国内研学和营地教育业务均被并入文旅集团发展。随着2023年旅游研学市场的复苏,新东方文旅实现了年收入3.3亿元的规模。
梳理公开资料可见,世纪明德、中凯国际、宝贝走天下等是主打研学旅行的机构,另有启行营地教育、夏山营地教育等专注于营地研学的公司,而中青旅、锦江旅游、凯撒旅游、携程、同程等均在销售研学相关产品。
携程数据显示,去年暑期期间,研学旅游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7月环比前两个月增长280%;同程旅行显示,去年7月研学旅游搜索热度上涨203%,超过亲子游大盘涨幅。
分析认为,在研学需求上升、政策支持和出国游学恢复较慢的多重因素下,国内研学游赛道持续走热,包括教培机构、老牌旅行社在内的新老玩家纷纷下场。有机构预测,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
北京高三学生团在尼山圣境景区研学。图片来源:尼山圣境景区
教培机构为何纷纷盯上研学游?
近年来,人们对“游学一体”的研学游热情越来越高,研学旅行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可以说,如今研学旅行这块大蛋糕的背后,是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的不断扩容。
2016年以前,行业发展更多是“自下而上”的散点式探索。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将研学明确为“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
一时间,研学旅行成为旅游界和教育界的热点话题,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
接下来,不同省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而相关部门在研学旅行的年龄、地点、组织方等方面不断拓宽范围,进行了更多探索和细化。比如,研学不再局限于学校与教育部门,而是延展到多个组织对象中,包括家长、教育机构、旅行社;研学的地点更加多元化,包括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览馆等。
政策的红利加上市场的扩容,让研学行业具有了教育和旅行双重属性,也激发出更大的市场需求。而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当下,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研学旅行的热度再一次被刺激。
中青旅遨游旅行研学部总监韩飞认为,近年来,诸如张雪峰的峰学蔚来、新东方等教培机构的发展方向、商业模式与研学游的发展趋势契合度很高,因此通过成立旅行社或者文旅集团进驻研学游市场符合其未来经营规划。
山东新东方文旅组织的研学团,吸引众多学生参与
从小众到大众 市场走向千亿级体量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艾媒咨询预测,预计到2026年,中国研学游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2422亿元。研学旅行,俨然已经是一个千亿级市场。
从国家层面看,更多部门关注并支持研学旅行,更高层次的政策不断出台。从省级层面看,研学旅行、劳动实践等成为各地文旅、教育等领域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职能部门在基地营地评定、研学课程建设、指导师培养等方面的融合、联动、协同正在加强;省级政策的颗粒度更细更小。值得关注的是,四川、湖北等地在进一步推进研学旅行的专项政策建设方面有创新突破。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教育部将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市场需求将被大量释放,游学研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阶段,组织研学旅行的学校数量急速扩张。预计,未来3至5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会迅速提升。
有记者通过网络问卷形式收集了约3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4.85%的受访者希望通过研学游学到更多知识,轻松玩乐并不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其中,79.8%的受访者希望通过研学游学习到历史文化类的知识
专家:未来研学旅行应该有国家标准
随着研学市场的不断发展,更广范围的研学正在展开,多样化的项目层出不穷。但让很多家长疑惑的是,同样地点、时长的研学游,价格却不尽相同。除了价格问题,一些研学游产品的质量也受到质疑,比如,一些培训机构把普通的旅游线包装为游学,按研学旅行收费;还有的游学,实质就是到大学校园“到此一游”“走马观花”,并无实质地体验大学。
研学旅行市场前景广阔,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但是目前国家并没有具体的行业标准和制度,导致不少机构打着教育的幌子将学生们带到旅游景点,实质却仅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教育内涵和价值明显缺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认为,未来研学旅行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国标,从课程设计、市场主体资质、从业人员资质到安全性,相应的内容应该要有全面系统的界定。研学旅行指导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也需要有一些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其实就是对旅游资源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教育和旅行资源结合在一起。
对于旅游机构来说,除了做好产品宣传推荐,在产品上,各大旅游机构也可以围绕“游”与“学”继续扩大研学旅行“朋友圈”,比如“研学+科技”“研学+非遗”“研学+工业”等。同时,作为带有浓厚教学色彩的旅行模式,各大旅游机构还要加强团队的专业知识建设,让导游成为孩子们“第二课堂”的“名师”,也可有效提高自家产品的竞争力。
(海报新闻编辑 俞春红 综合新华社、环球网、中国证券报、北京商报、企查查等)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