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08:06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东方美学标签下,古偶困于一剧之本

新闻聚焦admin2024-06-01208

从某种角度看,《月红篇》暴露的编剧危机,也是古偶、奇幻、仙侠等题材集体低迷的缩影。该剧海报。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王彦

“是在拍儿童剧吗?”一部古装剧的评论区,这句诘问得到了超4500名网友认同;另一社交平台上,“为什么没有剧情讨论”的质疑声同样点赞者众。

论二季度的热门剧集,《狐妖小红娘·月红篇》(以下简称《月红篇》)必占一席。国漫迷关注大IP漫改剧成色几何,古偶爱好者乐见“电子榨菜”上新,演员的拥趸欢呼又能见到杨幂与龚俊的“古装颜值天花板”,行业内则对首次应用在国产长剧领域的虚拟制作技术颇多关心。多方目光交集,《月红篇》开播后热度颇高,合作品牌超50个的“吸金”力度,更被网友解读为“碾压式胜利”。

可与此同时,一剧之本才是电视剧的安身立命之本。恰如不少观众吐槽,在夸完一流技术营造的志怪幻想世界、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美轮美奂置景后,平庸又稀薄的故事让人无从谈起。一时间,“古偶花瓶”的犀利评价不胫而走。而这背后,古偶剧相对普遍的重视觉轻剧本、重人设轻表演的困境已然藏不住了。

短剧思维+人设先行,这样的故事何以共情

《月红篇》的故事很简单:涂山狐族大当家涂山红红救下父母双亡的东方月初,将其养大成人。后者虽为人类,但他体内拥有能抵抗暗黑力量的灵血。一妖一人在维护世间和平、抵抗暗黑势力的过程中缔结情缘。

作为改编的原IP,漫画《狐妖小红娘》有着“国漫之光”的美誉,漫画全网点击量超200亿,动漫的全网播放量也已突破百亿。从平面的漫画到二维动漫,再到如今真人剧集,故事如何在保留原作名场面的同时,又促成二次元表达与讲求“实感”的影视剧兼容,无疑是道难题。典型的一幕,动漫里,涂山红红出场时一句“涂山,我罩的,懂”,被视作人物的高能场面之一。但漫画感十足的台词被置换到真人演绎、古风盎然的剧中,别扭的审美偏差从一开篇就劝退了不少人。

即便跳出漫改剧是否保留原著精髓的讨论范畴,按一部普通古装剧的评判标准打量《月红篇》,处处“埋点”却处处“扑空”的文本,恐怕也难言合格。以古偶观众的核心诉求爱情戏码为例,东方月初对涂山红红从幼年时的救命之恩到成年后的男女之恋,感情的由来与升华如一分钟一集的微短剧般突兀生硬、浮皮潦草。没有日常相处的细节,也不见情感萌芽的心动瞬间,仅仅是一次人间同行,花灯、面具、一眼万年这古偶用滥的“三件套”就令男主对女主情根深种。难怪网友吐槽:真正是字面意义的“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再看剧情推进,蝴蝶可通风报信,妖类间能互通感应、隔空斗法,天书说降就降……不合逻辑、怪力乱神的情节实在不少。

究其根本,故事设定的奇幻世界观被简约为一个前提、一种说辞,成了创作偷懒的工具。导演郑晓龙有个著名观点“好的古装剧也应当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而历史真实、逻辑真实、情感真实,恰恰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要素。反观《月红篇》,当编剧以短剧思维结构剧情、用奇幻人设填补逻辑漏洞,故事当然无从取信于人,更遑论共情。

顶配制作+流量明星,这套公式还能用多久

故事虽乏善可陈,但在制作方面,观众倒是给了一致高分。具有东方美学质感的奇幻世界营造、用中国色内涵寓意的涂山三姐妹,将绒花、吴罗织造、花丝镶嵌、仙居花灯等非遗制作技艺应用于服化道的匠心设计,凡此种种,都透出主创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在当代的追求。

该剧导演杜林透露,《月红篇》在制作上是个“先吃螃蟹的人”,在国产剧中率先运用了虚拟制作技术,实现全流程4K HDR宽色域标准。早在拍摄初期,爱奇艺便在横店搭建了一个2400平方米的虚拟摄影棚,由虚拟制作团队根据拍摄需要打造出“涂山后山”场景,山峦层叠错落,流云流水动态细腻、色彩明亮,小到一朵云的位置和流速,大到晨昏切换,都能由技术团队现场调整。

这套“顶配”技术并非用完即抛。作为《狐妖小红娘》系列漫改剧的首发之作,与《月红篇》同期开发的还有《竹业篇》《王权篇》,它们背后站着同一个创作班底——恒星引力。2022年暑假,仙侠古偶《苍兰诀》让这家行业的后起之秀声名大噪,而去年,有意复制爆款模式的古偶《七时吉祥》意外遇冷。因此,来到2024年的这支团队亟需下一部代表作来证明自己的古偶神话并非“昙花一现”。只是如今,《月红篇》面临的口碑危机,也在打击市场对《竹业篇》《王权篇》的信心。

从某种角度看,《月红篇》暴露的恒星引力编剧危机,何尝不是古偶、奇幻、仙侠等题材集体低迷的缩影。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哪怕今年以来在此赛道的领跑者《与凤行》,其热度与口碑都不及预期。近年来的古偶剧似乎深陷怪圈,一条腿被大场面、精制作、重流量的思路死死绊住,另一条腿被轻叙事、旧人设、缺演技的表现拖入泥潭深处。眼下的《月红篇》就很典型:剧本内容与人物塑造未经仔细打磨,妄图靠顶流明星的堆砌、营销“套餐”的轰炸就能满足粉丝“特需”。殊不知,东方美学的标签之下,剧作深陷“虚有其表”的漩涡。

观众需要引领还是迎合,这早已不该成为问题。顶配制作+流量明星的公式还能奏效多久,同样不是问题。

来源:文汇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