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03:33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影舞融合”为红色经典注入新质审美

新闻聚焦admin2024-06-20120

记者 宣晶

上海出品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今天登陆全国艺联各大影院。影片把“红色电波”故事的美学魅力融入光影艺术,通过舞者精湛的演绎,在银幕上绘制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

“经典作品值得一代代艺术家重新诠释和演绎。这部影片在镜头语言和影像展现上具有创造性突破,既不失舞剧原有风味,又呈现了电影的当代艺术风格。”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指出,艺术表达的创新与原作内质的保护,以及当代年轻人对经典重现的接受度,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用电影工作者的诚意雕刻一座纪念碑。“我们之所以如此热爱‘电波’这个故事,在不同时代一再用文艺作品的方式来表达,正是因为故事本身传递出了人类的大爱和共同情感。”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东回忆了“电波”的创作过程。“我们不能忘记为了这个国家、这座城市而牺牲的烈士,要感谢前辈们。”

有学者称,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中国影史上突出的存在,可以成为海派文化里程碑式的作品。“世界名城都有自己的代表电影,上海也在寻找有电影气质的影像来讲述这座城市,《电波》可以成为其中的代表。”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聂伟表示,这部作品具备了立足当下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的进取精神。“影片结尾,两位主演王佳俊和朱洁静出现在新时代上海的重要文化地标,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显示上海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自信。我们将新时代的社会实践转化成为史诗般的超级电影。”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风格非常独特。它有真实历史的影像,有实景的拍摄,有舞台的拍摄,还有舞台与观众的交流——这是一种建立在混杂基础上的新创造。”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创作离不开新科技赋能想象力、创意力、呈现力的提升。“与高科技抢跑的时代,中国导演应有文化自觉和美学自觉,创作出更多的有创新力和表意力的作品。”

人间烟火气、人性平凡味,最有影像魅力。“这部舞剧电影最大的特点是让观众看到了革命者人性的深度、情感的丰富性。他们不是概念的、符号的英雄。”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应当注入新质审美的要素,满足今天的大众审美需求。”

“这部作品不仅是舞台精品的高级转化,也是红色IP的创新突破。”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郑逸文表示,青年舞蹈家的表演与电影的融合度极高,“朱洁静的第一次发声是哭,哭声持续了很长时间。这种喷涌而出的离别感一直贯通到‘同志们,永别了’的画外音,最后引出‘江山如你所愿’的舞蹈段落。整部电影的崇高感不言而喻。”

红色是申城文艺创作的厚重底色。近年来,上海推出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千里江山图》等原创佳作,浓墨重彩地讲述永不褪色的历史。“‘电波’原本就包含了‘密码’解读的意味,因此我们对它的诠释,今天不是结束,也不是尾声。”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认为,舞剧电影并非单一层面的叙事,而是多重文本的解码。“它的价值就在于不断讲述、重塑,把这段历史一代代传递下去。”

来源:光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