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与会者在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了解水下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新华社天津7月14日电 题:中国临港经济发展向新发力
新华社记者梁姊、隋福毅
一台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的零件四散在VR培训教室中。戴上VR头盔,操作手柄,重达几公斤的零部件不仅可以“拿在手里”观察,文字介绍和操作注意事项也会浮现在视线中央。
这个仿佛游戏外设的VR装备,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带到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的展品之一。“这套设备能够有效弥补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短板,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产品孵化制造中心信息化管理室主任祁尧飞说。
在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从海工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到各类“大国重器”,再到进口海鲜、新鲜食材……众多展商带来的丰富展品展示了中国临港经济向新发力的丰富成果。
7月11日,与会者在博览会上参观电动集装箱船的模型。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临港经济是指地理位置毗邻港口、相关业务与港口有较高关联度、依托港口物流的便利条件发展而来的经济业态。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真虹看来,发展临港经济是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摆脱单纯追求港口吞吐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港口带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能使港口以更高效能、更有韧性、更便利的服务,形成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真虹说。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计划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正形成以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航运服务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南通坐拥千亿级船舶海工产业,突破关键技术50多项……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正在引领中国临港经济发展。
7月12日,与会者在航运展上参观“深海一号”能源站模型。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参展商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场地上,正在同步建设4个7层楼高的海工装备模块组,2025年,它们将服务于南美洲热带雨林附近的石油开采项目。
为在湿热环境、海水侵蚀等条件下“服役”50年,天津大学与博迈科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在20余名机械工程、人工智能专业教授的协助下,通过大数据分析计算出“超长使用年限海工平台”所需的全部技术参数。让企业具备了生产这类海工平台的能力。
除了临港制造业,临港关联的金融、商贸、娱乐等服务业也正蓬勃发展。临港产业摆脱了以往“远离民生”的标签,港口城市百姓正同步品尝临港经济新业态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总占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的东疆综合保税区商品展区人气十足。从西班牙塞拉诺火腿,到马来西亚新鲜凤梨,再到俄罗斯帝王蟹、巴西牛排……东疆综保区叠加了“自贸”和“保税”的双重政策优势,通过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越来越多“全球风味”正在更加高效便捷地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6月末,由海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进口的马来西亚凤梨,在海关放行1.5小时后即在当地商超上架,百姓得以第一时间品尝熟成度极高的东南亚水果。
“当地良好的口岸资源、区位优势及完善的冷鲜物流产业,令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在马来西亚拥有稳定丰富的货源渠道,希望将更多当地优质水果带入国内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实惠的甜蜜体验。”海马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与会专家指出,临港产业作为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成为拉动港口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未来,一方面要根据发展趋势和临港园区现有基础,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另外,还应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形成新质、高效、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