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08:30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独立调查|从西安交大李某某事件,看戳破“学术不端”谣言有多难?

新闻聚焦admin2024-07-21156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张稳 记者 李义方 报道

7月5日傍晚,针对西安交大(西安交大)优秀毕业生代表李某某的质疑终于得到了官方回应。

西安交大称,经查实,李某某同学的录取过程符合规定,学术成果真实有效,所获荣誉和被推荐为毕业生代表程序符合规范要求,其指导教师不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网传信息不属实。

当晚,西安警方也发布情况通报,称23岁男子王某为了博取关注编造了针对李某某的不实言论,对王某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回顾事件始末,西安交通大学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该校能动学院硕士毕业生李某某因为一段毕业演讲火了,成为颜值高、才华高、格局高的典范。但随着几张聊天截图流传,网上出现各种质疑言论。

西安交大这份姗姗来迟的情况说明,对网上质疑作了回应,但是寥寥几句,并不能完全满足公众对真相的渴求。

事件发生后,海报新闻记者一直在关注此事进展,并试图从西安交大、西安交大能动学院、西安交大研究生院乃至李某某及其就职的某单位获取更多消息,以期还原事件真相,可惜的是,截至发稿前,记者始终未得到有效回应。

虽然对于其考研成绩、优秀毕业生资格等问题,记者找到了相关程序性文件,可以证明其程序合法性,但背后到底存不存在学术不端或利益交易的问题,始终未能找到答案。这也让我们感觉到,不管是证实问题存在与否,还是戳破网络谣言,媒体调查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发表在期刊《核科学与工程》的论文,最后致谢中提到了李某某。

难点一:学术不端认定难

首先是学术不端认定的困难。

仔细分析网络上对李某某的指控,不难发现,核心问题在于李某某的学术水平,其研究成果是不是真实有效。

海报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求证。然而,记者通过知网、万方等国内论文搜索平台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官网,未能搜索到李某某的相关论文。

最后,记者求助一位正在国外某大学读书的博士通过国外搜索网站查询,发现李某某曾经发表一篇名为《A unified framework of stabiliz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olving the Boltzmanntransport equation》的会议论文,收录于2022年国际反应堆物理会议论文集。

上述会议论文署名作者共有4人,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曹良志,为李某某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学核工程计算物理(NECP)实验室负责人之一。曹良志的简介中称,其为美国核学会反应堆物理部技术委员会委员、《核科学与工程》编委。

记者注意到,知网、万方等国内论文搜索平台以及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官网,均收录了一篇和上述会议同名的论文,发表在期刊《核科学与工程》中。两篇论文的摘要部分大同小异,所表述的内容几乎相同。不过,发表在期刊《核科学与工程》中的这篇论文虽然同样有4位署名作者,却没了李某某的名字。这篇论文只是在致谢中提到了一句话:“The authors want to thank Yifei Li i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or formatting-related writing assistance。”直译过来为:“作者要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某某为我们提供的与格式相关的写作帮助。”

一位受访的国内高校学者告诉记者,一些国际会议论文确实存在“一稿两投”的情况,“有操作的空间”。但是,想要证实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却有些难度,需要拿到两篇论文的原稿,对其内容和数据进行深入比对分析。

该学者提到,会议论文的含金量相对而言并不高,主要根据学术会议的级别而定,一般无法直接反映作者学术水平和能力的高低,署名作者也很难从中获益。相较而言,期刊论文的含金量普遍要高于会议论文。

另外一位物理领域的博士告诉记者,会议论文门槛很低,含金量也低,一般对评奖、评优或是申博没什么用处,期刊论文才有价值。

两篇题目一样、摘要大致相同的论文,会议论文中的作者却没有出现在期刊论文中,关于这种情况,这位博士告诉记者,“可能是两篇论文的内容不完全相同,该作者在会议论文中参与的部分,没有出现在期刊论文中,或是两篇论文的内容大致相同,但是该作者的贡献度确实不大。”

针对期刊论文致谢中提到的,“作者要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某某为我们提供的与格式相关的写作帮助”,该博士认为,“可能她对这篇论文的贡献确实不太大,参与度不高。”

多位受访者表示,尽管署名不尽相同,但是没有办法确定其存在问题。

海报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即便拿到论文原稿,想要判定学术不端,也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在学术界,也一直存在谁来判定论文抄袭的难题。

2019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副教授姚洪军举报学院院长侯怀霞涉嫌抄袭一事。姚洪军提供的中国知网查重报告显示,侯怀霞的博士论文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达55%,另外5篇期刊文章分别为97.8%、69.1%、55.4%、53.1%、47.6%。

即便如此,判定抄袭依旧困难。侯怀霞任职的上海政法学院回应“不构成学术不端”,授予其博士学位的母校中国海洋大学认定“不属于轻微抄袭”。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委员会的一位教授明确表示,侯论文存在瑕疵,但绝非抄袭。

作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委员会成员,李其表示,针对侯怀霞的问题,他研究了国内、国外相关规范,发现有很多条文覆盖不到的模糊地带。他甚至自创了一套评判标准,拿着论文“一个字一个字地抠”,但论文是否抄袭,仍旧“是个非常难界定的事情”。

“首先,国内外没有对抄袭的规范;其次,具体到每篇论文,硬性的标准也不管用,因情况而异。”他说,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讨论和商榷,没办法用查重系统来生搬硬套。

姗姗来迟的官方通报

难点二:官方在舆论场中长时间失语

虽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判定困难,但最起码其论文等相关材料是可以获取的,至于对李某某生活作风的指控,由于私密性强,就更加难以证实。

在李某某事件中,西安交大的回应不及时、不细致,也给破除谣言带来难度,这也为谣言的存在乃至继续发酵提供了空间。

从通报看,在谣言四起之时,西安交大便成立工作专班,同时协助李某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应对是非常迅速的。

但这是一场发轫于网络的谣言事件,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西安交大也应第一时间回应,表明校方和警方已经在调查此事。只有如此,公众对于事件的讨论,或将从谣言中脱离,转而变为对调查结果的期待。

不过很可惜,西安交大不仅没有通过自己的渠道回应,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也语焉不详,西安交大专门负责对接媒体的一位部门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此事进展不知情。

7月2日上午,海报新闻记者拨通了西安交大校长办公室的电话。校长办公室值班人员表示,需要联系该校宣传部采访。随后,记者多次拨打西安交大宣传部电话,均未接通。李某某所在学院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具体情况需上报领导再给予回复。

7月2日下午,记者又尝试多次拨打西安交大宣传部电话,均未接通。7月2日晚,记者再次拨打李某某所在动能学院的电话,动能学院工作人员表示近期相关电话采访很多,上午已跟领导汇报,但领导临时出差还没想好怎么弄,具体情况也不了解,目前统一的回复口径是“暂时不对外作任何回应”。

7月3日上午,记者又尝试联系采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西北核安全中心——李某某毕业演讲时提到的毕业后去向单位。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李某某就业入职是否根据相关规定公平竞争招聘。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是实习生,需要问一下旁边同事,在询问过程中,电话被挂断。随后记者又多次拨打,便再未接通。

3日下午,记者又多次拨打西安交大研究生院及西安交通大学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电话,均未得到明确回应。随后,记者通过私人号码联系到西安交大宣传部的一位领导。该领导表示,自己并不负责此事,具体情况他需要问问同事再给回话。之后电话再未打通。

期间,记者还在相关社交媒体平台以及西安交大校园内,尝试联系与李某某相识的同学和老师,线上联系均无回应,线下寻找同样无果。

此外,海报新闻记者给大量发布质疑李某某的社交媒体账号发私信,想要了解其质疑的依据,但消息都石沉大海,一些社交媒体账号甚至关闭了私信功能。

经过十几天的发酵,公众终于等来了西安交大的官方通报。相对于“胖猫事件”中通报后舆论的两级反转,针对李某某的网上舆情并未完全平息。

有评论认为,西安交大应该有一份更为详细的情况说明,包括对李某某是否是艺术特长生、本科就读专业等问题进行说明。

事实上,一份更加详细且更令人信服的通报,不仅对西安交大的声誉有所帮助,也有利于李某某摆脱污名。这不仅能够维护校方权益,也能让公众看到西安交大对学生权益维护的决心和对学生的关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爆料,爆料邮箱:368064845@qq.com)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