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08:20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新闻聚焦admin2024-07-25168

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

电视剧《三体》海报。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海报。

电视剧《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剧照。

以上均为资料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核心阅读

以深厚合宜的现实主义表达,揭示特定时代环境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命运及人性深度,新的题材内容焕发艺术的醇厚美感。

真实的生活境遇呈现、鲜活的人物性格塑造、可信的人物关系设置、自然清新的表演以及高水准的影像品质,始终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进一步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科幻等丰富题材,进一步挖掘微短剧的创作潜能与形式新意,技术与影视艺术结合的发展空间让人充满想象、分外期待。

今年以来,《追风者》《繁花》《南来北往》《我的阿勒泰》《庆余年第二季》《海天雄鹰》等剧接连热播,引发关注。国产剧创作开掘主题题材、提升影像美学、探索艺术风格,不断丰富内容供给,给观众带来多元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微短剧蓬勃发展、AI技术赋能等诸多因素形塑产业新业态与新特征,助推剧集行业形成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国产电视剧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题材出新

向深向内发掘生活肌理与情感纹理

题材出新一直是剧集创作创新的基本路径。作品表现什么,关注谁的生活,不仅与创作者自身的生活阅历紧密联系,更直接反映创作者的情感所系与艺术态度。随着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动,积极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原则,国产剧对题材内容的开掘拓展愈加深入。

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江河之上》和《江河日上》,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可视化呈现。这两部作品为真实事件的艺术转化积累了新的创作经验。《江河之上》艺术化地反映了长江流域环境司法改革和环境资源审判的生动实践,交织还原了非法捕捞、装修污染、废酸毁林、非法采砂等相关环保案件。《江河日上》将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浓缩在一座城市,让观众了解不同类型环境污染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危害,引发观众的反思,起到警醒作用。

年代剧在现实题材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年代剧的叙事有着绵长的时间跨度,承载着厚重的年代质感与人物的命运沉浮。作为《大江大河》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年年初开播的《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具有精神启示与时代镜鉴的意义。剧中对社会变迁的细致摹写与创业者的情感世界融合,宋运辉、梁思申的意志品质与精神亮色在如歌的岁月中得到检验和历练,雷东宝们在改革大潮中的蜕变也被审视和反思。年代剧特色同样鲜明的《南来北往》于今年春运期间播出,是一部细腻醇厚的优秀之作。该剧讲述改革开放之初两代乘警的人生故事,通过火车,刻画出列车上南来北往的众生相、铁路大院生活的人间情。

金融题材创作有较高的专业门槛,其话题与民生紧密相连。《追风者》《城中之城》等剧在金融题材的开掘方面各具特色。《追风者》中,上世纪30年代初上海滩中央银行的高级顾问、海归英才沈图南与徒弟魏若来,从紧密相伴到分道扬镳,再到殊途同归,历尽千帆,红色金融发展与红色金融人才的成长主线贯穿始终。《城中之城》中,有才华有抱负的赵辉在资本、人情的精准围猎下最终沦陷,其命运故事带有警示作用。

《庆余年第二季》是跨媒介改编和系列化创作的又一重要样本。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庆余年第二季》展开了更为宏阔细密的叙事,完成了对古装剧创作的创新探索。

与题材出新相比,对题材内容的深度开掘更考验创作者的艺术把握能力。向深向内发掘生活肌理与情感纹理,以深厚合宜的现实主义表达,揭示特定时代环境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命运及人性深度,新的题材内容焕发艺术的醇厚美感。

美学向新

汲取文学母本的养分,构建“慢美学”范式

随着《装台》《大江大河》《人世间》等一批由优秀文学作品改编的剧集获得成功,让文学基因为剧集增添骨血、补充钙质成为一种创作共识。今年一些由优秀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现象级剧集,有的进行了似同实异、比肩而立式的改编,有的对原作者多篇作品进行了交融式的改编,这些都彰显了改编创作中日益成熟的艺术自觉,也积累了“以我为主”、创新改编的新经验。

在影像美学上,也各有特色。《繁花》的镜头语言摇曳生姿,光影、色彩、景别造型富有美感,电视剧叙事美学与影像美感圆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影像对叙事的挤压,为电视剧影像水准的提升带来启示。

作为一种新的审美经验与美学范式,由《去有风的地方》《故乡,别来无恙》等作品带来的“慢生活”“慢美学”与“返乡叙事”等创作倾向值得总结。在此基础上,《我的阿勒泰》进一步拓新。剧中所呈现的边陲牧场辽阔静谧,对身心合一的生活美学与生活理念的鲜明追求,民族风情、散文化美学与戏剧性的适度糅合,使《我的阿勒泰》给观众带来沉浸的美学体验。

都市情感剧聚焦不同年龄层人群的人生境遇与情感心态。从去年的《无所畏惧》《好事成双》到今年的《烟火人家》《玫瑰的故事》《时光正好》《承欢记》,女性的情感境遇、职场奋斗等是这类作品重点表现的内容。这些剧在爱情关系、家庭格局、职场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较充分的叙事表达,是融媒体环境中女性创作者不断增多、女性观众比例较大在创作面貌上的具体反映。需要关注的是,个别作品存在过分渲染夸大现实困境的表达,或对婚恋故事的艺术呈现过于浪漫化。

真实的生活境遇呈现、鲜活的人物性格塑造、可信的人物关系设置、自然清新的表演以及高水准的影像品质,始终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上半年剧集创作在光彩夺目又多姿多态的美学风格追求中,对文学母本丰富养分的汲取,剧集改编创作中愈加自信的艺术自觉,渗透在人生态度与日常生活中的“慢美学”范式,都显示出剧集创作的美学向新面貌。

业态更新

融媒发展不断加速,为创作带来深刻影响

爱奇艺、腾讯、优酷等网络平台快速发展,由此衍生出网剧、微短剧的新形态,足见融媒发展不断加速,为创作带来深刻影响。随着AI(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融媒生态还将发生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质变,融媒生态的变化甚至是迅疾变化,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74亿人,网民使用率98.3%,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稳固。2023年全年共上线重点网络微短剧384部,较2022年的172部增加1倍多。调查显示,经常观看微短剧用户占比达39.9%,31.9%的用户曾为微短剧内容付费。

微短剧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以及随之伴生的审美偏好,剧集由长到短可能是大趋势,也将进一步改变剧集产业业态。2024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为微短剧发展培育正向的文化环境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促使微短剧摆脱庸俗泛滥、乱收费等不良状况,走上健康大道。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微短剧才能有长效发展。

AI技术赋能影视创作,首先实践的是微短剧和剧集大制作,由此形成“微短剧和剧集大制作影响大,其他制作稳态化趋势强”的格局。今年3月,电视剧《三体·周年纪念版》上线,由原版的30集缩减到26集,在尊重原本故事结构和内核的基础上拉紧节奏,注重表达文明进程、科学力量等主要内容。AI微短剧也在蓬勃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中国神话》《AI看典籍》《英雄》《爱永无终止》《奇幻专卖店》等产生了一定反响,显示AI微短剧的创作潜力。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多家机构制作的《柒两人生》《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如果AI》《AIGC三国》等微短剧,在题材、情节、想象力诸多方面拥有纵跨古今的艺术视野,也有对人情、勇气与爱的细腻表达。进一步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科幻等丰富题材,进一步挖掘微短剧的创作潜能与形式新意,技术与影视艺术结合的发展空间让人充满想象、分外期待。

根据第三方的数据统计,当下剧集市场“马太效应”犹存,大平台、大机构、大制作仍然在吸引大部分观众的注意力。几大播出平台在剧集创制、购买、竞播等方面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二轮剧、多轮剧在卫视黄金档播出成为常态。大投入大制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剧集质量、实现高效传播,但如果买方市场过度集中,也会影响剧集创制机构在市场上的议价自主权,从长久看,可能对市场的充分竞争有所影响。让好剧接力绽放荧屏,需要进一步激发各方创新创造的活力。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版式设计:张芳曼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