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04:19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种”出来的经验:中国专家向非洲大地播撒绿色种子

新闻聚焦admin2024-07-27112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悦 记者 李媛媛

“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农耕智慧,核心就在于将农业生产有机融入到整个生态环境中,把山水林田湖草沙当成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在7月25日于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中非经贸合作和企业社会责任平行论坛”中,来自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方矿业拉米卡公司的员工王刚如是说道。

过去,大多数人对非洲的想象普遍基于西方影视作品中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散落其间的野生动物。不过,在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的农业专家王刚眼中,非洲远远不止这些。这里拥有适宜农业种植的温度、气候条件和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天然的种植基地。

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核心支柱之一。在非洲,约有60%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拥有约占全球总量65%的可耕地。“受限于当地落后的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大规模的农业种植项目,当地农作物产量不高。”王刚说。

王刚介绍,他所在的拉米卡公司地处刚果(金)卢阿拉巴 省,属热带草原气候,每年农作物的生长期2到4个月,本应是“世界上什么植物都能生长的地方”。但由于当地雨季雨量极大,土壤中的营养很快会被雨水淋滤掉,草本植物难以成活。王刚说,“我们自己想吃新鲜蔬菜主要依靠从当地中国超市、印度超市购买,而且数量少、价格贵。”

为了解决当地员工“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2022年,来到拉米卡公司不久后,王刚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王刚(右一)向庞比村村民传授种植经验。受访者供图。

在一年的时间内,从解决非洲红壤不宜种植的问题,到生长出了一垄垄整齐的白菜,再到成为初具规模的菜园……王刚的名字在当地社区逐渐传开,成为当地人口中常说的,“能帮大家吃饱饭的‘王专家’”。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最初只是计划解决公司员工吃菜问题,后期蔬菜种植成功了,我们希望也能扶持当地村民学习中国农业种植技术,解决当地农业困境。”

很快,不断有村民和王刚提出要加入他的菜园队伍,学习种植技术,一支十六人的农业小分队伍也因此被组织起来。但王刚发现,当地老百姓还处在“刀耕火种”这种原始农业技术的阶段,守着“大宝盆”却没有利用起来,导致产量极低。他说,“我一直有种使命感,要去改变现状,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教。”

秉持“授人以渔”理念,王刚团队为当地村民配发蔬菜种子并予以指导。“我家以前种的玉米都枯死了,跟着‘mwalimu’(斯瓦希里语中指‘大师’——记者注)学习了不少,这些知识对于改善我家的农作物有很大帮助。”一次,农业小分队的庞比村村民姆兰博·萨哈对王刚说道。

7月25日,在论坛现场,一段关于王刚故事的情景剧正在表演。主办方供图

如今,菜园的规模迅速扩大到整整100垄,平均一垄地每40天就可以产出约200公斤的瓜果蔬菜,种植效率大大提升。与此同时,他们还养了火鸡、珍珠鸡、兔子、鸽子、大鹅等动物。 从当地的需求出发,王刚和同事还帮助庞比村兴建一座农业基地。他介绍说,庞比村以一茬作物种植收获为一次循环,每期派遣20至30名村民到基地学习实训,基地种植作物售卖后所得收入将全部归参与实训的村民所有。 “我的工作就像是‘布道’,也就是‘种’思想,只有让当地百姓真正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改良自然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温饱问题长久地解决了,社会才会更加向善。”王刚计划,下一步研究种植中国的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为非洲的老百姓再做点实事。 王刚的故事,是北方工业集团多年来心系非洲发展,与非洲国家民众合作共赢、携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北方工业集团累计在非投资27.5亿美元,雇佣当地员工6200余人,分布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制造业等多个重要领域,助力非洲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现代化,为中非企业、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据悉,7月25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南省委在湖南省举办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作为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行论坛由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健康促进会主办,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协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