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赵恩 上海报道
近期,一些上海市民发帖称受到了骚扰电话的接连“轰炸”,电话对面往往是清一色的AI语音。海报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众多骚扰电话背后往往是智能电销平台在作祟,此类平台通常具有自动批量呼叫、重复拨打、不怕拉黑封号且成本不高等特点。
8月2日,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在接受海报新闻采访时表示,骚扰电话成本低、可变现,形成了难以打破的产业链,随着骚扰电话的技术“升级”,对其拦截和监管也需要更大的技术和研发投入。
骚扰电话治理为何存在困难?周兆成认为,这首先在于个人信息泄露来源难以确定。“骚扰电话的源头是个人信息泄露,但泄露的渠道复杂多样,包括App、网络平台、第三方营销公司等,这使得追踪和确定信息泄露的具体途径变得非常困难。其次,部分App和网络平台将个人信息买卖做成黑灰产业链,销售对象不特定,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周兆成表示,当前对于骚扰电话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导致监管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虽然已有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拦截骚扰电话,但随着骚扰电话的技术“升级”,原有的拦截方法变得效果有限。此外,骚扰电话成本低、可变现,部分商家和电销平台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约束,也给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
海报新闻记者调查得知,部分电销平台会在提供外呼服务的同时,向商家提供客户信息。周兆成表示,此类行为涉嫌非法获取个人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商家和电销平台可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如技术抓取、购买非法数据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未经用户同意擅自向其拨打电话进行营销,也属于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此外,在电销过程中,商家可能使用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可能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商家通过骚扰电话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也会损害其他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
周兆成表示,对于骚扰电话和AI电销乱象的治理,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个人信息保护、广告宣传、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法律责任。第二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第三,提升技术手段,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提升骚扰电话拦截和追踪能力,实现对骚扰电话的精准打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报料,报料邮箱:zhongbobaoliao@163.com】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