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深圳女孩,最初的标签就是搞钱,搞钱没有什么不好,哪一个来到深圳的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谁不是奔着搞钱来的?所以要大胆地呈现搞钱,呈现光明正大的搞钱,这就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底色……”
——“一个人的光很容易被黑夜湮灭,一群人却可以传递出同行者的光亮,所以我很佩服张老师这样的选题和坚持,拐点不一定是坏事,不论最后结果如何,过程已经是最有价值的。无论能不能做成心中的‘深圳女孩’,能让每个女孩心中的‘深圳女孩’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两个哪怕很小的决定,这都值得欢呼和尊敬……”
8月24日下午,我受邀来到蛇口,来到袁庚书院读书会,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由‘深圳女孩’感悟深圳精神”的分享和汇报。多位“深圳女孩说”的受访嘉宾也到场分享和交流了参与感受,多位关注和支持“深圳女孩说”的与会者纷纷出谋划策,各抒己见,总结过往,提出建议,让我收获满满,对于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制作“深圳女孩说”,收获了信心,收获了方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分享会当天,有一位北京的企业家朋友,此前我和他并不认识,他专程从北京打“飞的”来到深圳,参与当天的分享会。会后的第三天,还有一位当天因出差未到场的深圳朋友,她特意整理一篇长文发给我,梳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让我很是感动。
有着这么多的鼓励和认可,有着这么多的参与和共创,“深圳女孩说”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分享: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共创”
作为“深圳女孩说”的策划和主创,分享会伊始,我向大家汇报了这个节目的来龙去脉。此前,好多人曾问我:为何要做这么一档节目?
我的回答是,先有《深圳的脚步》,后有《深圳女孩说》。四年前的2020年,深圳特区建立四十周年,我策划、制作了四十期的深度人物访谈,透过四十位普通深圳人的视角,回望、总结了深圳的四十年,先在全网发出,后来结集出书,是为《深圳的脚步》。
还记得,在制作《深圳的脚步》的过程中,“深圳女孩”一词成为网络热词,跟“搞钱”一词画上了等号。当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我要继续发挥擅长深度人物访谈的优势,何不来一个“深圳女孩说”……
历经人员筹备、可行分析、具体实操等环节,于今年的1月31日,第一期《深圳女孩说》正式推出,截至目前,共制作发出了十二期,每一期都采用短视频+长视频+长文报道的全媒体方式,每一期发出后,都收获相当多的认可和好评。
于我而言,每一期联系嘉宾、访谈嘉宾、整理素材、整理视频脚本、修改视频以及撰写文章等等,我都是亲力亲为,尽我所能,做到最好。因为,我要对得起数次向我推荐受访嘉宾的李津逵老师、南洁老师、吴文媛老师以及郭晓冰老师等人,是他们的认可和推荐,让我不需要为访谈人选犯愁,而且,推荐来的人选个个优秀,符合节目定位。
分享会上,我特意感谢了每一位接受我访谈的受访嘉宾,因为每一次访谈,都是一次愉快的交流,都是一次真诚的对话,都是一次深度的“共创”。
当然,囿于个人水平,限于一些现实原因,《深圳女孩说》的制作水准,还不够精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我来到袁庚书院读书会汇报和交流的初心所在,希望听到来自读者的真实反馈,希望收获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回顾:每一位受访人,都是一本精彩的书
在《深圳女孩说》的前言中,我写到:
“在网络世界里,深圳女孩=热衷搞钱,但在现实世界里,热衷搞钱的背后,其实是这个时代特有的敢想敢做,敢拼敢闯,清醒通透,活成自己。在我们看来,经济上的独立,会带来思想上的自由,会带来选择上的多元,会带来生活上的多彩。”
这,可以说是《深圳女孩说》的宗旨和定位。
由此,在访谈每一期嘉宾的过程中,我都是从其个人经历入手,捕捉她们每一位的个人成长故事、就业或创业经历、人生关键时刻的选择以及做人做事心得等,来呈现“深圳女孩”这个群体特有的独立、自由、多元、多彩以及向上生长的力量。
在我看来,每一位深圳女孩,都是一本书,都是一本精彩的书。
她们每一位,也都是金句频出——
第一期,颜晨,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她说,在深圳打拼,要么忍要么滚;一年365天,她有360天是不休息的;她有过同时跟进19个装修项目的经历,忙得头都快炸了;之所以去买宝马车,源自一个很浅显的消费观,既然个人有条件,干嘛不对自己好一点……
第二期,张媛媛,她爱猫及人,正从事着生命关怀教育事业,她说,猫身上有一种很刚的女性力量,平和中兼具冒险,刚柔并济;她的夫妻相处之道是,让吵架变成两人的共同成长;作为丁克家庭,她认为,生孩子或不生孩子都是一种美好……
第三期,王芳,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湖南省文科状元,从北大毕业后,来到深圳后一路打拼,先商业后公益,她的个人心得是,人生要取先舍,不懂得舍就不懂取;人生重大的选择时刻,要想清楚不做什么;她的带娃经验是,最好的教育在大自然,在剧场……
第四期,黄睿,是一位经济学博士后,现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主任,她提出,“搞钱”其实是一个褒义词,意味着全国各地的女生来到深圳,可以更自由地实现个人价值……
第五期,徐玥,作为深圳益加益学院的公益讲师,她由衷表示,身处深圳是幸运的,所以很珍惜表达爱的机会;她幼时体谅母亲艰难,自愿选择送人做养女,幸遇养父养母,生活一路顺遂;她感慨:人生哪能不试错,试错方有好生活……
第六期,张薇,作为一名曾在日本生活工作多年的海归,之所以选择回国,选择深圳,加盟上市公司格林美,是因为喜欢深圳的生机勃勃,喜欢公司的志同道合;她眼里的深圳女孩,之所以那么独立,是因为她们有足够的自律……
第七期,曹敏雯,作为沃尔玛原非食品供应链管理负责人,她以自己职场经历为例,指出初入职场,做人做事靠谱很重要;职场打拼,要提升同理心、责任感以及慎辨性思维;人不能靠鸡汤活着,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第八期,杨绿野,从小是一位听障人士,而今是一位网红学霸姐姐,本科考上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大学,父母从小对她坚持语言训练,坚持培训听说;现在的她自信、乐观,自评是一个“社牛”,喜欢跨界交友……
第九期,张湾,作为一名在蛇口出生长大的“蛇二代”,她留学加拿大,现任职温哥华公园管理局,成为一名规划师和分析师。她说自己从小没有好胜心,一直抱有好奇心;她庆幸好奇心没有被应试教育给磨掉;她的父母一路践行“自己的孩子别人教”,在深圳为张湾找了一帮高素养的干爹干妈……
第十期,楼惠子,一位优秀的深圳青年作家,她撰写的《大宋有温度》一书,相当值得一读;在她的观念里,自己是最重要的,其他人和事往后排;家庭里面最崇尚自由,爱情没有自由就是婚姻;她几乎没有社交,认为读书就是社交,是在跟所有的古圣先贤社交……
第十一期,冷红,现任平安保险高级主任级理财规划师,她以自己曾创业开过餐馆为例,认为年轻时创业有梦快去追,至少老了不遗憾;她抓住时代风口,倒腾八套房子;她对女儿的教育很有心得,使得女儿从小财商就很高……
第十二期,赵立鸿,“立鸿”饭店的主理人,昔日餐饮老江湖,如今玩票小饭店,做成网红餐厅,毫不意外。她信奉吸引力法则,心态好运气好,尽人事听天命;她爱健身,每天跳绳3000个;天天穿旗袍,60岁还有马甲线……
讨论:呈现光明正大的搞钱,阐释深圳的城市文化
分享会当天,在我完成上述汇报以后,与谈人楼惠子,也进行了发言,她从“价值观”、“真实”、“选人”、“风格”、“分歧”以及“感受”等角度,对《深圳女孩说》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她表示,从已经发出的人选看,选取的女性都是职业女性,没有选择所谓的权贵女性;没有向流量妥协,展现了深圳女孩的多元风貌与思想;她个人坚持采访不能讲假话,假话会令采访失去意义。
“我当场就跟张老师保证:历史专业,真善美,真在我这里是排在第一的。对于别人我不知道,对于我这种受过历史专业训练来说的人来说,真就是一切,真是排在第一的,是历史学的良心。假话会让一切失去意义,真永远排在善和美的前面。”
继楼惠子之后,冷红、黄睿、曹敏雯以及张湾的妈妈王真先后发言,发表参与《深圳女孩说》的感受,特别是王真分享的那句川渝妹子从小就会的“老子数到三”,引发大家的浓厚兴趣,让讨论话题拓展至不同地域的性别差异;南洁老师还表示,《深圳女孩说》抓住了一个大风口,那就是女性主义在全球范围正在兴起……
具体到《深圳女孩说》的内容制作,尤其与流量的关系,澄高老师指出,深圳人的精神很值得研究总结,《深圳女孩说》已经做了很好的模式,非常值得鼓励,“此事的难点在于如何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篇幅真实地把深圳女孩呈现出来,这需要作者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浓缩其中才能做好。“”
刘伟老师表示,《深圳女孩说》不应该刻意回避“搞钱”,“搞钱”不是贬义词,凡是来到深圳发展的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四十年前,还是现在,每个人都心怀一个搞钱梦,“因此,应该大胆地呈现‘搞钱’,呈现光明正大的‘搞钱’,这就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底色。”
8月26日上午,何敏,正在深圳从事空间设计师的她,给我发来一段长文,分享了她的观感和建议:
如果我是一个女孩,想要关注《深圳女孩说》这个节目,最多希望得到的,可能是一些共性问题的真实的解答,或者是一群正在解决问题的人的精神力量。比如一个外地女孩,毕业了来深圳,要先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是毕业女孩的困惑;比如一个外地女孩,在深圳打拼几年,要不要继续留在深圳?这是面对回家还是大城市女孩的困惑;一个单身女性,如何面临工作或家庭的抉择?这是即将面对婚姻角色女性的困惑;一个宝妈,如何兼顾孩子教育和自我发展?这是家庭里挣扎于自我发展的女性的困惑……
我回复何敏,谢谢她深思熟虑后的思考与建议,我的回复与答案,会体现在接下来的《深圳女孩说》制作中。
最后,再一次感谢袁庚书院读书会,谢谢关注和阅读过《深圳女孩说》的每一位读者朋友,您的关注和支持,将会鼓励我们做得更好。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