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巴黎残奥会开幕!
本次残奥会持续12天,聚集了全球4400名残奥运动员,预期产生549个奖牌项目。
尽管残奥会的门票销售远不如奥运会,但残奥会同样值得关注,它不仅是一场关乎体育竞技的盛会,还是一个关注体育和残疾议题、推动社会进步以及为残疾人士提供职业包容性与体育机会的平台。
残奥会的规模日渐壮大
残奥会的原型,是伤残军人的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从16名坐在轮椅上的退伍军人参加射箭和“无挡板篮球”比赛开始。1960年举办的第九届斯托克曼德维尔国际运动会,事后被追溯为第一届“残奥会”。
1988年起,残奥会与奥运会在同一个城市举办。
自1960年首次举办以来,残奥会的参赛国家、地区和人数都在持续扩大。今年有183个国家或地区的4400名运动员参赛。
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在美国纽约索纳县举行的第七届夏季残奥会。本届巴黎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派出了284名运动员,参加19个大项的比赛。
残奥会有哪些比赛项目
残奥会有21个竞赛大项与奥运会项目相对应,但也有24项在奥运会出现的运动不会在残奥会出现,其中有像拳击、摔跤、运动攀岩、马拉松游泳一样体力消耗大的运动,也有以观赏性闻名的项目如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霹雳舞、跳水等。
残奥会也有自己独有的项目:硬地滚球和门球。硬地滚球适合有严重躯体功能障碍的运动员从事,是个考验准确性和熟练性的项目。
残奥会为有身体、视力和/或智力障碍的运动员提供运动机会。依据残疾对运动员在竞技上的影响,每一个体育项目有自己的分级系统。分级由这项运动的首字母和数字组成,一般来说,数字越小说明影响程度越严重。
不要只关注“身残志坚”
日前,29枚残奥会奖牌得主、美国五届残奥元老洁西卡·隆恩,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表示:“我不参与2024巴黎残奥会,我将参赛!”
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残奥会运动员常常被媒体描述为“参与者”而不是“参赛者”,一些报道往往侧重于残奥会运动员的“身残志坚”,而忽略了他们作为运动员的成就。某种程度上,这强化了对残疾的刻板印象,矮化了运动员的天赋与努力。
正如一位运动员所说,“我不希望关注我的残疾。我希望关注我的能力。”
实际上,残奥会同样是代表人类顶级水平的运动竞赛。在某些运动项目上,残疾运动员甚至超过奥运运动员的成绩。
比如举重,奥运会是抓举和挺举竞技,而残奥会是卧推。若以重量计,残奥会一半左右的卧推项目,运动员成绩跟相似体重级别的健全人相比更优秀,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一般奥运会运动员不会将卧推视作主要练习项目。
田径的一些项目上,残奥会的最佳成绩均超过奥运会。2016年时里约残奥会田径男子1500米T13级比赛中,前四名选手(皆为T13级视力障碍选手)的成绩均超过了里约奥运会该项目冠军的夺冠成绩。不过,田径项目上竞技轮椅和专为跑步设计的假腿flex foot等技术提高了身体残疾运动员的表现,也引发了争议。
在长距离自行车项目上,B级残疾运动员(视障运动员)也更有优势。B级残疾运动员使用双人自行车,前座的领骑员可以由视力健全的非职业注册健全人运动员担任。
在没有辅助动力的游泳项目上,残奥会运动员便不敌奥运会运动员。但是和常人比起来,残奥会运动员的成绩依旧十分卓越,轻松击败国家一级运动员。
当然,奥运强国,通常也是残奥会强国。
巴黎残奥会是中国第11次参加夏季残奥会,此前10次夏季残奥会中,中国已经赢得超过500枚金牌。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起,中国代表团保持了连续五届金牌、奖牌数双项第一的纪录。
期待全球的残奥会健儿,在巴黎创下辉煌!
(上观新闻)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