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05:09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古偶剧的流量密码为什么失灵了

新闻聚焦admin2024-12-1067

魏 侨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经过了长时间的倦怠与徘徊,古偶剧的“遇冷”既暴露了创作模式与创作生态的问题,也与当下视听行业内容格局的变化不无关系。

近段时间以来,《永夜星河》《珠帘玉幕》《大梦归离》几部古装偶像剧撞档播出,让下半年低迷的古偶剧市场似乎重新热闹了起来。

看得出来,主创们试图在“流量演员+恋爱故事”的固有模式里寻求创新。一些角色上的新奇设定、穿越元素的运用和游戏化叙事等,的确给观众带来惊喜。但随着故事向前推进,新奇感散去,完成度不高与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就显现出来。有些剧集播出过半热度就开始持续下降,有些剧集后继乏力、口碑“扑街”,今年始终未能出现全民关注、提振市场的大热作品。古偶剧的流量密码为什么失灵了?

要知道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古偶剧都是影视行业的“造星利器”。作为一个融合古装传奇与青春偶像等元素的剧集类型,古偶剧大多以年轻演员为主角,几乎每年都有年轻演员凭借古偶剧一夜爆红,成为流量明星。而近些年,这一类型似乎辉煌难再。同样是流量演员,按照同样的路径出演,却始终离“爆红”差一口气,没有产生真正的爆款剧。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经过了长时间的倦怠与徘徊,古偶剧的“遇冷”既暴露了创作模式与创作生态的问题,也与当下视听行业内容格局的变化不无关系。

首要原因是特定创作模式带来的同质化。古偶剧与流量长期绑定,高昂的制作成本让主创们不得不去寻找“爆款”的确定性。于是“大IP+流量”的模式就被固定下来。在许多主创的自述中,或多或少都透露出古偶剧“以演员为中心”的创作方式——即先为某个IP确定了有流量的主角演员,然后整个项目才能运转起来,之后的选角、班底甚至是制作,都围绕着主角展开。显然,这背后更多是追求投资回报率的商业考量,并不符合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

信奉“爆款公式”的结果就是,一旦某一部剧火了,之后就会有大批相似主角、设定、类型元素的剧集扎堆出现。就如《甄嬛传》之后的宫斗和大女主剧,《花千骨》之后的仙侠剧,《琅琊榜》之后的谋略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后的宅门剧等。这些剧集并非狭义上的古偶剧,但其中的大热元素对古偶剧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事实上,一部剧的爆火往往包含了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并不能用一种类型或者模式来简单概括,盲目跟风并不能成功复制爆款。

其次是视听领域的竞争冲击。在线上娱乐还不那么丰富的时候,古偶剧简单直给的剧情、浪漫的爱情想象和瑰丽的视觉效果,极大满足了部分观众的娱乐休闲需求。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茶余饭后更愿意看简单轻松的故事,因此古偶剧作为“下饭剧”,始终具备相当可观的收视底盘。过去许多质量欠佳但播出数据惊人的爆款剧,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

但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人们有了更丰富的视听选择,尤其是微短剧强势崛起,快节奏的情节反转,强烈的情感冲击,更契合人们对即时娱乐的需求。加之综艺、游戏、动画、线下娱乐等更丰富多元的文化娱乐形式的持续发展,古偶剧在观众心目中的优先级不复往昔。

再次是观众水涨船高的审美期待。如今,长剧集的内容迭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近期热播的《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等都显示了剧集精品的市场号召力。极具电影感的精良制作不断提高观众的审美,也抬高了剧集创作的水平线。古偶剧曾经吸引观众的古典文化、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等,如今的观众并不是不想再看,但需要创作者挣脱同质化的怪圈,打破“始终差一口气”的局面。这就意味着要回归剧集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切中时代脉搏、讲好故事为本,而不是为制造爆款商品增添可有可无的新元素。

综观影视剧的发展,追捧“爆款公式”并不只在古偶一个类型中出现,同质化的问题也在其他热门类型中反复上演。影视剧生产高投入、高成本,出品方在立项、创作、拍摄过程中始终面临投资回报率的压力,“爆款公式”的执念由此根深蒂固。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观众审美水平逐渐提高,长剧集精品化的需求愈发迫切,真正能够获得高回报的大热作品几乎不会在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中产生。

市场遇冷也不必悲观,或许这正是行业沉淀革新之时,是真正愿意打磨作品、潜心创作的主创们的新机遇。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