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昨天(28日)公布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延续自主平衡格局,外汇市场呈现较强韧性。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463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继续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932亿美元,为历年同期次高值,体现了贸易结构的优化与贸易条件的改善。
从境外资本流入情况看,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来华证券投资趋于稳定,由一季度净减持转为二季度净增持,其中股票项下净流入同比增加,债券项下逐步恢复净流入;外债余额保持相对平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仍是全球直接投资主要目的地;同时,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大、流动性高,人民币资产具有良好的分散化投资价值,可以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
此外,从我国对外投资情况看,对外直接投资有序发展,对外证券投资逐步趋稳、增长放缓。从存量上看,6月末,我国对外净资产2.8万亿美元,较2022年末增长10%。
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接近尾声。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支撑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
我国经常账户将在中长期保持合理均衡
在报告中,从我国的经常账户走势中看,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持续运行在合理均衡区间,专家表示,未来我国经常账户有条件继续在中长期保持合理均衡。
经常账户反映了国内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储蓄率高于投资率,则经常账户通常为顺差,反之为逆差。近年来,我国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在此过程中,经常账户顺差逐步趋向均衡,顺差规模与GDP比值近年来在2%左右。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温彬:未来,我国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同时我国的储蓄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国内投资更加注重效率,储蓄率和投资率有望维持合理规模的正向缺口,有助于经常账户在中长期保持合理均衡。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接近5万亿美元,在全球占比上升至30%以上,明显高于其他经济体,在全球生产供给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我国产业链上下游完整、配套设施齐全、技术工人充足、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相对优势依旧较强,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位居全球首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同时,在技术创新推动下,还将带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这也将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加相关服务贸易收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均衡发展。
国际收支报告数据显示,货物贸易仍是我国经常账户主要的顺差项目,上半年我国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比重上升,由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和电动汽车组成的“新三样” 产品合计出口775亿美元,增长51%,绿色产业动能充沛。此外,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支撑货物贸易顺差保持在历年同期高位。
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
昨天发布的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还显示,我国对外资金来源与实体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对外资产持有主体更加多元化,这都有助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外资金来源合计1536亿美元,主要是经常账户顺差以及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这些都与实体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对外资金运用看,上半年合计1338亿美元,其中,七成表现为企业、银行等主体对外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证券投资占比分别为66%和39%。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在市场调节机制下,我国企业等通过跨境贸易投资顺差项目带来的有关资金,主要仍由境内主体对外运用,使得对外资产持有主体更加多元化,有助于优化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和促进国际收支总体平衡。
(总台央视记者 董彬 沙千)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