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08:30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海报观察丨治理电动车“老”问题 还需拿出新思路

新闻聚焦admin2024-03-14330

海报新闻记者 李婷婷

2月23日凌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据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人介绍,经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围绕此事,大家在叹息悲剧之外,也在追问反思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问题。

从频发事故看治理之困

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其中80%的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90%的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梳理发现,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背后,不仅有充电难、停放难,导致居民自行将电瓶提上楼、飞线充电等违规行为,还有电动车电池质量不佳、法律法规不健全、居民安全意识欠缺等间接问题。

车辆停放难充电难。电动车安全事故不断,配套基础设施不足、充电收费模式不合理是主要痛点。一是停放难。电动车停放需求过大与整体规划缺失矛盾凸显。乱停放,造成人行通道被占、消防通道堵塞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充电难。一方面,电动车使用人群基础庞大,充电桩供不应求,特别是老旧小区,施工难致充电桩入驻困难。另一方面,充电设施进驻小区、街道需要一定进场费、场地费、物业街道抽成等费用,致充电成本增加,这也是居民拉线、提电瓶上楼充电的关键因素。有业内人士呼吁,充换电设施应作为民生工程,取消设置场地费和叠加电费,尤其是物业不应将该项目作为商业项目运营。

电瓶质量参差不齐。2023年全国接报的2.1万起电动车火灾中,一大原因即非法改装及网购劣质电池导致短路引发火灾。另外,部分商家为诱导购买,夸大电池容量标称值,虚标续航里程数量,电池质量却良莠不齐,风险极大。2023年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电动车电池进行过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23批次锂电池中,有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17.4%。对此,有观点指出,消除电动车安全隐患,需重视社区管理这道“防火墙”,但如何从源头做好风险把控,提高电池质量安全标准,同样不容忽视。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电动车相关问题层出不穷,管理顽疾“久治不愈”,在一些人看来,原因还在于缺乏立法,电动车监管长期存在管理成本大、惩罚力度小的困扰。客观上讲,目前电动车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行政执法、司法裁判缺乏依据,对相关行为的约束力度有限,导致类似事故警示效果不佳,违规行为频现。主观上看,部分车主安全意识不足、法治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对相关违规行为造成的后果感知力不强,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从各地举措看治理之力

电动车事故频发背后,违规“上楼”的治理、集中充电的推进成为社会关切。2月26日,应急管理部召开会议,表示将督促各地突出“三类场所”和高层居民楼等,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各类消防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治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等突出问题。在此前后,全国多地已围绕电动车安全事故问题集中开展各类整治行动,以积极举措表治理决心。

部分地方以排查促摸底,开展重点场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专项检查,通过排查并更新完善充电设施建设,有效解决电动车停放难、充电难问题。安徽决定自2月25日起,在全省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重点查处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充电、占据疏散通道或消防车道、进入载人电梯等违法违规行为;山东要求自2月26日至3月底,在全省开展住宅小区、写字楼、办公楼、大型商业设施等重点场所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北京今年将在已建成的95万个充电设施接口基础上,重点关注住宅小区、平房院落、城乡接合部等区域,新建20万个充电设施接口。同时,加快充电监测技术的试点应用,通过在用户电表端加装带有“电气指纹AI技术”的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对用户用电行为的实时监测。

同时,加强宣传强引导,将发布信息、张贴告示、入户宣传作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火灾警示教育。湖北武昌通过张贴宣传警示条、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网格居民群、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电动车停放楼道内及违规充电的危害;山东潍坊积极开展“敲门行动”,发动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敲门入户,发放电动车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单、明白纸,切实提升辖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相关部门也亮明态度,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对因违规停放、充电造成火灾的行为予以处罚。此外,还有多地对未造成火灾事故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作出明确处罚规定。青岛等多地指出,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应当制止并组织清理;对拒不清理的,要向消防救援机构或公安派出所报告。泰安东平则鼓励民众积极举报,包括在人员密集场所违规充电、私拉乱接电线或将电瓶带至家中充电等行为。

从多方联动看治理之期

根治电动车安全问题这一“顽疾”,“老问题”还需“新思路”,各方需重点在制度建设、源头治理、设施完善、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发力。

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政府监管职责。2022年由工信部组织起草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已完成征求意见阶段,按照项目计划,这项标准将于今年发布。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多地针对锂电池安全制定的地方性标准也将出台,从源头严格规范电动车生产标准和质量监管,填补国家层面技术依据空白。另外,防范居民违规充电行为,应注重疏堵结合、精细治理。应急部门、基层政府(包括社区)、电力部门、物业企业、民众等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强化技术支撑,降低车辆充电隐患。一是提高电池安全性能。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建议在《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中增加“燃烧喷射试验”,研究制定适用于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的试验方法和要求,防止火灾发生和蔓延风险。二是坚持全链条监管,探索从电池管理、维修和更换的全流程可追溯备案机制,建立动态跟踪系统,实现终身质保和追责,提高违规改装违法成本。三是推进智能体系开发,如安装“智能电梯阻车系统”,监测居民推车进梯情况,实时监测、识别、预警、阻断。四是借助技术升级或大数据管理,提供防止过度充电提示,通过物联技术保证电池使用安全性。

完善设施建设,缓解停放不足矛盾。针对停车场地不足问题,多部门需共同参与、规划建设,合理划定停车范围,平衡交通秩序与充电方便诉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充电桩设施建设,尤其是针对老旧小区,实行同步规划、审批、施工、验收。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广安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总队长蒙媛在今年两会就建议,在老旧小区或附近划出空地建设规范的电动车充电区域,既能解决乱停乱放问题,又能有效避免居民私拉电线情况发生。另针对电价成本问题,可采取价格引导方式,在专设充电地点采取优惠打折方式,鼓励民众主动在专门地点充电。

健全法律法规,增强居民法治意识。一是重视全国层面立法,针对电动车生产、销售、登记、通行等环节,出台专门法律予以实质性约束,避免条款空泛等形式立法问题。二是强化宣传,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反复讲、长期讲,坚持宣传教育无遗漏,确保风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养成良好用车习惯。三是严格执法,对不规范停车、充电行为严格处罚,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对物业服务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配备管理人员予以巡逻检查。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