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02:49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电视剧《三体》展现中国式硬科幻的影像魅力(图)

新闻聚焦admin2023-03-07732

2023年开年以来,电影《流浪地球2》票房不断刷新,电视剧《三体》迎来口碑热度双丰收。两部作品走出国门,成功“出海”,让世界看到中国科幻的影像魅力。历经七年打磨,《三体》这部备受瞩目的科幻剧以高分收官,这部国产科幻影视改编剧的影响却还在延续。近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三体》研讨会在京举办,与会专家认为,《三体》在科幻剧集领域内具有里程碑式的标杆意义。

用视听语言去翻译原作

经历了数番搁浅的影视化波折后,剧集《三体》先于《流浪地球2》一周,在央视和腾讯视频同步开播,这部中国科幻文学的头牌IP终于亮相荧屏。总导演杨磊从小就是科幻迷,初看《三体》时,他知道自己看到了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视觉导演陆贝珂则是用自己专业在脑中模拟三体世界,自接到项目的那刻起,他们以自己的影像语言,为每一个观众,讲述这个梦。

在两位导演进入之前的三年里,前期剧本一共做了20多版方案,面对《三体》这样的超级IP,是否改编、如何改编,是创作团队不断面对的问题。编剧田良良说,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调研和尝试:“从创作的角度,其实我们是尽可能地保留原著小说当中最宝贵的东西,这个是版权小说改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小说语言转化成视频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所在。真的是非常感谢平台方的果敢和热爱,这是这部作品为大家所喜欢的一个基础。”

导演杨磊受访时笑谈当时进组就是来“捍卫”原著的,“我是重度书粉,不希望剧本‘魔改’,我要做的就是在我的专业领域里,用视听语言去翻译原作。”如何将剧情梳理成更合理的影视剧逻辑,杨磊说:“我们不仅用了丰富的动画来说明,同时增加了史强的台词解释,希望更友好地帮助观众梳理这些科学知识。”

电视剧《三体》播出后,网友对它最多的评价就是“神还原”,整个剧版的内容几乎严格按照原著的叙事在推进,“三体游戏”的虚拟特效、“农场主”世界的奇幻形态、古筝计划……如何更好、更真实地将《三体》原著中这些脑洞展现给观众?

杨磊说,主创团队请来六七十位科学家作为剧组拍摄的科学顾问,反复讨论科学仪器、论文数据、图表公式,“只要镜头扫到的地方,尽可能确保出现的公式是对的。”甚至连魏成在剧中密密麻麻写了一屋子的公式也是经过求证的。“镜头上大概一个三秒的画面,比如一个公式,剧组需要与科学家沟通一周的时间。我们学了大概有三个多月,笔记记了一大本,我们拍这个戏就像重新上了一遍大学。”

因为种种原因,剧组无法前往巴拿马运河进行实地拍摄,为了拍摄“古筝行动”,只能在国内找替代品。剧组共找了十三个取景地,用组合的方式拍出了“古筝行动”。陆贝珂说:“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实际拍摄之前就要设计清楚,哪一个镜头放哪一个画面,总体可修改度不超过10%。”此外,《三体》剧组还专门组织制作人员学习船舶设计的专业知识。陆贝珂介绍:“比如船用钢有哪些种类?不同的船用钢被切开后会有什么表现?船的内部结构又会因此发生哪些变化?在设计画面之前,这些都必须了解清楚。”

整个拍摄过程中,《三体》剧组曾辗转北京、天津、舟山、横店、杭州、黑河等地,除红岸基地和作战中心的内景是搭建外,其他外景均为实景拍摄,甚至去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站、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拍摄,也是在那里拍摄的第一个剧组。回顾整个拍摄经历,《三体》总制片人白一骢用“死磕”来形容,“我们在科幻这个领域,大家都是在开荒,没有过去的经验和帮助,只能我们自己慢慢趟。”

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书写科幻

电视剧《三体》不仅呈现了一个精彩的科幻故事,更聚焦于剧中“小人物”的精神写照,探索属于中国人的科幻思想。

日前,中国电视艺委会组织的电视剧《三体》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以《三体》为例探讨了电视剧创作的多样化趋势,肯定了《三体》在题材、技术和思想层面上的创新价值,鼓励未来更多像《三体》一样的优秀中国科幻作品的创作。

杨磊认为《三体》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有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背景,“《三体》一个非常厉害的地方,就是有着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背景,原创15个思想实验,描述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觉得科幻在国内落地,必须要跟中国自己的文化结合,要和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要用自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用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去表现中国对于未来的看法。”

另外,他表示,做科幻一定要有中国代入感,一定不能被舶来的科幻外衣迷住了双眼,“我们在创作之初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用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方法来拍摄科幻,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实景拍摄。《三体》剧组在全国大型转景一共有12次,差不多涉及200多个场景,横跨了大半个中国,我们觉得只有用真实的场景,才能最大化地表达出写实的魅力。”

编剧田良良认为,科幻题材虽然悬浮,但也要坚持现实意义,要秉持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我们虽然是在改编一个科幻作品,但是我们选择了一个现实主义的创作想法,缔造一个可信的情境,由此出发来做戏,这样的方法让我们的角色更真实,情感更饱满,观众能够更容易跟科幻中的角色共情。虽然科幻,但是不悬浮,具有更强烈的现实主义意义。同时我们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希望时刻传递一个比较积极向上的主题和价值观。”

田良良表示,在阅读小说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作品的中国特色,比如说剧中的周文王、墨子和伏羲等,还有秦始皇的人列计算机,“其中格外耀眼的实际上是中国人那种内敛、克制和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些都让这个作品独树一帜,所以在改编的时候,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些特质呈现出来,让影视化后的作品拥有一种民族力量。”

陆贝珂表示,《三体》原著的主旨具有多个层次,既有黄金年代科幻小说的进取精神,也有对科技力量的人文反思,最终在经历了种种反思之后,仍然对人类的科技进化之路充满热情。他说:“这种在看到科技的负面问题后,仍然对科学与文明充满客观精神的气质,内在的中国人特有的进取心,深深地打动我和影响我。在杨导现实主义创作的基调上,我尽力去表达出中国在科学与自身关系方面的独立思考,用综合数字化技术表达出科学的魅力,也传达出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他也表示,希望这部剧让更多的观众体会到优良的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作品带来的正面意义,让更多的青少年仰望星空,消减傲慢,不断进取。”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认为,电视剧《三体》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呈现出科幻现实主义风格,巧妙处理了科幻与现实的关系。让剧集的现实性超过以往的科幻片,但是科幻属性又没有受到约束,成为中国科幻电视剧的转折性标志。

科幻剧集走出去的勇敢尝试

电视剧《三体》在国内收获高热度高口碑的同时,也赢得了海外观众的认可,依托腾讯视频海外站WeTV和腾讯视频Youtube官方频道,《三体》收获了海外观众的热烈反响与好评。在不断涌现的好评热议中,《三体》引领中国科幻走出国门,开辟了全新的海外赛道。

研讨会上,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杂志执行主编、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期刊出版与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孙墨笛表示,“《三体》为中国在线影视剧‘走出去’开辟了新赛道、新空间、新气象。”在他看来,电视剧《三体》的“走出去”是面向更广国际社会的、淡化异质文化色彩的,同时也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积极彰显中国智慧的,“电视剧《三体》‘走出去’的成功,将成为2023年我国数字文化出海的新亮点。”

白一骢坦言,电视剧《三体》从启动到播出,历时近7年,是一个高风险、长周期、低回报的项目。他认为,科幻影视对于影视工业提升有一定帮助,这也是做科幻作品的意义所在。“工业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工业流程和体系,能够保证所有生产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他认为,中国影视行业距离工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但这部剧让观众开始相信中国有自己的团队,有能力挑战科幻,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开始,会将继续向《三体》续集挑战。

据版权方三体宇宙透露,续集《三体II:黑暗森林》及番外剧《三体:大史》正快马加鞭生产,动画《我的三体》第四季已在制作中,预计明年上线,而电影、VR互动叙事作品等更多形式的产品也已纳入计划,将陆续与大众见面。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接下来各平台还有接近10部科幻影视作品亮相,包括《群星》《时间深渊》《球状闪电》《爱的元宇宙》《仿生人间》等。白一骢希望,未来能涌现更多元的科幻作品,观众们对这类题材能多一些宽容,他很期待接下来的《球状闪电》《火星孤儿》等影视剧,最好都能收获不错的播出效果,“只有大家都好起来了,这个行业才有希望。”

《三体》首次以真人剧集形式改编硬核科幻IP,是科幻剧集垂类赛道的一次勇敢尝试,也是通过影视讲好中国式科幻故事的一次勇敢尝试,有利于推动影视行业视角更加广阔,实现影视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更基础的层面上,中国能否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科幻宇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科幻文学的不断丰富。至少,中国科幻已经逐渐破圈,影视化的成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圈子,逐渐让人们关注更多的创作者,或许那是中国科幻下一个阶段的故事了。

来源:天津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