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04:30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海葬、树葬、草坪葬……推广生态安葬还存哪些难题?

新闻聚焦admin2024-04-04205

新华视点|海葬、树葬、草坪葬……推广生态安葬还存哪些难题?

海葬、树葬、草坪葬、鲜花葬……近年来,回归自然的生态葬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清明节前夕,“新华视点”记者在天津、陕西、江苏等地采访发现,生态安葬正被更多人接受,但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墓园经营方式和成本等原因,推广生态安葬仍需进一步破题。

接受度越来越高

清明节前夕,来自贵州贵阳的张志强带着亡妻骨灰与儿子一起来到天津,参加骨灰撒海活动。

张志强的妻子从小在贵州大山里长大,对大海有特殊的向往,她生前提议两人去世后都用海葬的方式安眠。“现在妻子和大海融为一体,以后我们看到大海都能想起她,这也是一种祭奠方式。”张志强说。

2024年清明节前夕,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海葬准备工作。新华社记者尹思源 摄

越来越多的人作出和张志强夫妇同样的选择。仅天津一地,自1990年以来已举办骨灰撒海活动459期,累计撒放骨灰2.6万余具。

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首次以文件形式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等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推行生态安葬有利于移风易俗、保护环境,同时也是缓解遗体埋葬与土地资源稀缺矛盾的突破口。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亡人口超千万人,即便按照“埋葬骨灰单人墓墓穴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的规定执行,一年用于墓穴安葬的土地也需上万亩。

近年来,全国26个省份出台意见,对选择生态安葬方式采取激励奖补措施,补贴力度少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在北京,选择海葬的,可以免费获得逝者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殡仪服务;在陕西西安,选择壁葬、草坪葬等葬式奖励2000元,选择海葬、骨灰散撒则奖励5000元;在浙江,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全部出台和完善生态安葬奖补政策。

相比传统墓葬动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价格,生态安葬价格较低。

西安市阎良汉皇树葬墓园总经理沈文介绍,一个两人合葬的树葬墓穴售价为9900元,扣除西安市每人3000元的补贴,两人墓穴只需支付3900元。

西安市阎良汉皇树葬墓园树葬区。新华社记者李亚楠 摄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社会公众对海葬、树葬、草坪葬、鲜花葬、壁葬、深埋不留坟头、骨灰晶石化等生态葬法接受度越来越高。近三年来,选择生态安葬的比例已提高到3.2%。

各地选择生态安葬的数量也持续增加。以天津市属公墓为例,2010年至2015年6年内通过生态安葬共计安葬900余具骨灰,去年一年就安葬1400余具骨灰;骨灰撒海方面,1990年共撒放骨灰50余具,2023年一年撒放骨灰2400余具。

仍有难点、堵点需要破解

当前,我国生态安葬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少难点和堵点有待破解。

对于逝者家属而言,重殓厚葬的传统观念是选择生态安葬的首要障碍。

“平时大家可能经常听到身边朋友表示可以接受树葬、海葬,但真到了那一刻,心态就不一样了。更何况,大部分人的殡葬方式其实是亲属决定的。”陕西一位墓园工作人员表示。

还有不少人认为,为逝者选择骨灰墓位安葬还有墓碑、碑文可供寄托哀思,一旦选择生态安葬,特别是不留骨灰的葬式,不能很好满足情感寄托。

此外,有的经营性墓园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将生态安葬区安排在路边或边角地带。在西部地区一处墓园,记者发现,墓园干道两旁的行道树、花坛被改造成墓穴。“这样的布局虽然充分利用了土地,但把墓穴放在路边绿化带上,显得有点随意,不够庄重。”一位前来祭扫的市民说。

鲜为人知的是,对于墓园经营者而言,推广生态安葬并不一定合算。

一位西部地区墓园经营者告诉记者,墓园内一处0.8平方米的碑葬售价约3万至4万元。同样大的地方,如果改为树葬墓穴,可以种植约2棵树、建两处墓穴,每处售价在1万元左右,共卖2万元左右,收入反而减少了。另外,树葬区后期需要绿化养护,成本也更高。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生态安葬被视为公益殡葬,主要推动者是各地民政部门,市场等方面的力量尚未充分激活,多元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以海葬为例,当前骨灰撒海活动绝大部分是公益性质,活动成本基本上由政府部门负担,因此主要采用集体活动形式,逝者家属在活动时间、活动流程等方面选择有限,一些地方还存在需要排队的情况。

据悉,江苏无锡每年举行一次公益性海葬,每次可为约100位逝者提供海葬服务。截至目前,预约登记的还有300多人未完成海葬。常州市一位殡葬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今年报名海葬的,要排队到明年才能参加活动了。”

未来还需多方发力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认为,推广生态安葬,要加大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何振锋建议,进一步完善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将其纳入政府提供的基本殡葬服务范畴,把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均纳入奖补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殡葬管理条例》主要规范对象是传统安葬方式,生态安葬相关制度均以民政部等部门出台的部门文件为主要依据,缺乏更为完善的顶层设计,民政部门和与生态安葬相关的自然资源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之间职权界限有待进一步明晰。

全国殡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孙树仁建议,在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及组织制定殡葬法时,将生态安葬相关内容纳入其中。以立法为契机,开展林地草地和墓地复合利用研究论证,探索绿色生态殡葬新路径。

此外,孙树仁认为,让大众进一步接受生态安葬,不能仅仅靠财政补贴等物质手段,还需从文化层面入手,包括深化生态安葬礼仪改革。

天津市殡葬行业协会副会长史维赏建议,设计出更注重对逝者精神传承的生态安葬仪式。“比如,在举行集体安葬时,可以在专业主持人引导下,邀请家属们分享逝者人生经历和故事,在缅怀中延续文化。”

当前,多地围绕强化生态安葬人文意涵进行了积极探索。天津提供的海葬服务增加前置祭奠仪式,还推出生命晶石服务,将逝者部分骨灰制作成圆形晶体,丰富海葬仪式“序曲”和“尾声”。浙江安吉将竹林葬地点设在山清水秀、一片翠林的艺术生态园内,恭读祭文、音乐祭、白茶祭等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庄重、严肃、新颖的殡葬礼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转变生态安葬就是‘随便葬’的观念。”孙树仁说。

来源:新华视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