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
6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了备受老百姓关注的“冬病夏治”相关情况。
刘清泉表示,“冬病夏治”指的是在夏天通过一些措施和办法,治疗和预防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起源于中医“天人相应”和“春夏养阳”的基本理论。
在治疗的时间上,往往选取的是三伏天。三伏天是指小暑和立秋这中间,是全年中最热的时间,也是大自然的阳气最为充盛的时间。此时,人体的阳气也最为充盛且毛窍疏松,经络气血运行也比较通畅,体内的凝寒容易解掉。这时候借助“温”“热”的力量,毛窍的疏散,有利于药物吸收、渗透,是驱除体内伏寒的最佳时机。
“但这种方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它适用于冬天容易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慢阻肺、过敏性鼻炎,以及反复的感冒的人群。也适合于其他一些经中医判断属于阳虚的人群,这类人群往往平时表现为手脚是凉的,怕冷怕风,喜欢温暖的环境。”刘清泉强调。
刘清泉介绍,“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三伏贴”“长蛇灸”,以及经络拍打、穴位按摩、温针灸、艾灸和泡脚等办法。
此外,刘清泉还解释了“三伏贴”的主要成分和功效,“每个医院的配方不同,但主要以干姜、白芥子为核心药物,组成一个外用的剂型。现在各医院将其改良,温热和刺激穴位的效果明显增强,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这种穴位贴敷,有固定处方,有辨证处方,各医院各地区也都不一样。南方、北方、东方、西方都是一个夏季炎热天气,但是也有不同的特点,会采取不同的配方。”刘清泉表示。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