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记者 朱晓冲 报道
“和巴掌差不多大。”黄薇用这句话描述肉肉,那是她第一次见到这个仅仅在自己肚子里待了21周+4天的孩子。
肉肉出生时全身皮肤青紫,几乎呈透明状,没有自主呼吸和自主运动,体重仅450克,还不到一瓶矿泉水的重量。更棘手的是,他的胎龄实在太小。
刚出生的肉肉和巴掌差不多大(受访者供图)
21周+4天,这是什么概念?正常孕妇是10月怀胎,而肉肉只有5个多月大,比足月生产提早了19周左右。此前,国内还没有21周超早产儿的存活记录,而全世界范围内存活的最小胎龄超早产儿为21周+1天。
这样的新生儿能否活下来?后续如何闯过抗感染、颅内出血等可能出现的一道道难关?当时,不仅是黄薇,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心里也没底。“但是我想说,别放弃。或许孩子是在肚子里感受到了危险,所以他提前来到这个世界,和我们一起继续‘打怪’。”
爱,会让血肉疯狂生长。正如黄薇所坚信的,在她和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下,肉肉已经平安健康地成长起来,而这,也创造了全国存活最小胎龄超早产儿的纪录。
几乎所有人都劝她放弃这个孩子
“第一眼看到孩子那一刻是高兴,其中夹杂着自责。总觉得是因为我们的原因,让孩子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2023年10月22日18点56分,黄薇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下了肉肉,心里五味杂陈。
保温箱里的肉肉(受访者供图)
结婚6年,黄薇一直没能实现当妈妈的愿望,最终选择接受辅助生殖并成功怀孕。
一家人原本沉浸在新生命即将到来的喜悦中,但2023年10月中旬,也就是黄薇怀孕约20周时,突发下腹疼痛。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宫颈管短,伴有宫内感染,随时有早产的风险。
医生告知黄薇,国内还没有这么小胎龄孩子的存活记录,即使是国外的记录,也屈指可数,孩子能活下来的机会“接近于0”。而且妈妈宫内感染指标高,如果还想继续保胎,可能大人和孩子都保不住。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劝黄薇放弃。“但我不想放弃,因为我一直都能感受到他的胎动。我想给孩子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黄薇说。
黄薇终于可以接触肉肉(受访者供图)
最小胎龄超早产儿的生死时刻
肉肉刚出生时,生命体征很微弱,没法自主呼吸,身上的皮肤和胶冻一样,眼裂都没有长开,嘴巴只有黄豆大,大腿和大人手指一样粗。
让肉肉恢复呼吸是第一步。但是,在他薄如蝉翼的皮肤上做心肺复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伤皮肤,导致出血、瘀斑或感染。同样脆弱的还有肉肉的脑血管,如果心肺复苏不当,血压波动,脑血管随时可能破裂,造成严重的颅内出血,有可能留下智力损伤等后遗症。
医护人员抓住黄金抢救时间1小时,立即把他转移到预热好的复苏台,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一系列操作——保暖、薄膜覆盖、戴帽、摆正体位、连接心电监护……
之后,肉肉终于恢复了生命体征,被转移至提前准备好的保温箱。黄薇告诉记者,“肉肉在医院住了143天,用了124天的呼吸机,而且在他出生的100天里,我是见不到的,只能看到医院每周发的两个视频。一直到了他101天的时候,才第一次见面接触,去‘袋鼠抱’,小心翼翼把孩子放在胸口感受心跳。”
也是这次见面,黄薇决定给孩子起名叫“肉肉”。“从不到一斤长到现在肉嘟嘟的样子,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想让他多长点肉肉。”
黄薇喂肉肉喝奶(受访者供图)
“每天内心都被紧张、焦虑充斥着,担心下一秒就接到孩子病危的电话。”黄薇深爱着肉肉,几乎每天都会给肉肉送母乳,“都说母乳是孩子最好的口粮,也能增加孩子的存活率,我就在医院旁边租了个房子,把装着母乳的奶瓶送去,有时候一天一趟,有时候一天两趟。”
要相信,生命中存在奇迹
2024年3月13日,肉肉从出生的450g长到了4000g,他终于从NICU“毕业”,顺利出院,与家人团聚。
新生儿科杨传忠主任说,肉肉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前期多例22周超早产儿救治的经验和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这也让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有信心创造更多奇迹。
当然,最开心激动的,还是黄薇。“其实整个治疗期间,肉肉都非常争气,情况比较平稳,中途有感染过一次败血症。他也遇到了好医生,所以问题都不算很大。出院之后,我们每个月去医院随访,早产儿可能各方面发育会跟不上,抵抗力也比较弱,肯定要更细心地照顾。”
肉肉正慢慢成长(受访者供图)
从前那个和小猫咪一样弱小的肉肉,如今正在慢慢成长,甚至还有些调皮。眼前的一切,让黄薇再一次相信生命的奇迹,她把肉肉的日常用视频记录下来,发布到网上:“因为我经历了早产,知道等待的时候是多么焦虑,所以我想通过短视频让她们看到,一个21周出生的孩子都可以这么勇敢地生存下来,也鼓励更多的妈妈,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黄薇”为化名)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