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07:29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一身绝活、九次刷新世界纪录!他说中国工人的脊梁不能软

新闻聚焦admin2024-09-2178

21年前,53岁的许振超带领团队第一次打破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

2019年,振超团队以每小时514.7箱的效率,第九次刷新世界纪录,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到港口专家,许振超靠的是什么?勇攀高峰、不断创新的"振超精神",又是怎样影响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一起认识“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

记者见到许振超的时候,他正在给青岛港新入职的大学生们做技能培训,他的状态看起来完全不像74岁的老人。对技术得了解前因后果,做事情喜欢刨根问底,是许振超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

20世纪80年代,许振超还是一名桥吊司机。那时候价值数千万元的进口设备出故障停机了,大家都习惯了等高薪聘请的外方专家来修理,但许振超偏偏要想方设法弄懂桥吊的构造和原理。可桥吊的系统都是英文的,这对只有初中文化,连英文字母都没学过的许振超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许振超:我上学学的是俄语,所以就面临着一个好像无法逾越的障碍。

迎难而上,许振超买来英汉词典,下班后就一边啃单词,一边研究电路图。许振超用4年时间学通了桥吊的构造和原理,此后,桥吊出了任何故障都再也难不倒他。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贯穿了他此后的职业生涯,也让他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桥吊专家的跨越。

在青岛港,每天在这里装卸集装箱的轮船有几百艘。这些集装箱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机械设备、原油和矿石,从青岛港卸货,又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和农产品等,装船运往全球市场。在这一卸一装之间,桥吊工人通过他们的手,把中国和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桥吊工人的工作间,就在码头边的桥吊上,记者跟着许振超坐电梯来到了近50米高的桥吊上。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许振超:我总觉得桥吊司机还没干够。

许振超觉得还没干够的工作,其实环境很艰苦,桥吊司机要持续几小时弯腰低头紧盯集装箱的装卸。许振超告诉记者,青岛港正在进行远程控制操作系统的改造,通过手柄按钮遥控几百米外的作业,让桥吊司机彻底告别了高噪声和高空危险的作业环境。

监控录像中正在装卸的,是来自欧洲的地中海航运的集装箱。21年前,许振超团队第一次挑战世界纪录,装卸的正是这家公司的集装箱。那之前,因为装卸效率低,青岛港经常被外国船员瞧不起。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许振超:劳动者的尊严没有赠与,只有靠什么?靠自信自强,实际上我心里边一直是憋着个劲儿,自己不强大起来,自己的工作不上去,任何东西都没用。

当上了桥吊队负责人以后,许振超下决心要提高桥吊队的工作效率。怎么练才能提高技术水平呢?

许振超找来几个技术好的工人,在集装箱吊具上挂一根电焊条,让大家在50米的高空,练习“高空穿靶”的绝活。

许振超的徒弟 郭磊:许师傅当时跟我们说过,把绝活练好了,在装卸船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都打通了,提高我们的装卸效率。

装卸效率提高了以后,许振超有了挑战世界第一的底气。2003年4月27日,许振超团队创造了每小时339箱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就此诞生。

勇攀高峰、不断创新,振超精神引领和鼓舞着青岛港一次次攻克了原来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6年,他带领团队破解了轮胎吊“油改电”这一世界难题。不仅实现了码头生产的节能减排,一年还可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

从1984年当上第一批桥吊司机到如今,40年间,许振超见证并参与了青岛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口,到世界级大港的华丽转身。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许振超:在高科技条件下,工人的作为始终是有的。技术工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支撑,是中国的脊梁,你的脊梁不能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