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02:31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家书里的中国丨台湾“灵魂摆渡人”与700封大陆“家书”:我在各省都有亲人,两岸亲情永远无法割舍

新闻聚焦admin2024-10-02123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珈玮 记者 孙佃潇 报道

“里长,可不可以等我死后,把我的骨灰背回家乡,葬在我父母的坟前……”2003年,一位八旬老兵对台湾高雄左营区祥和里里长(相当于居委会主任)刘德文说出了自己归乡的遗愿。自此,一场漫长而又跨越海峡与时间的“灵魂摆渡”之旅启程了。

20多年来,刘德文奔波于海峡两岸,寻找过数不清的陵园、公墓和无名坟地,足迹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先后将近300位亡故老兵的骨灰送回大陆安葬。在一次次魂归故土的故事背后,是700多封从大陆各地寄来的书信——那都是老兵们的后代、亲属写来,寻找自己父亲、兄弟的,他们不知道失散多年的亲人在台湾哪里,只能把信寄给刘德文,请求他帮忙寻亲。

“这就是一封封家书啊,所以说我在大陆各省都有亲人,都有家人。”刘德文说。

刘德文身背老兵骨灰,送回大陆安葬

13年前收到第一封大陆寻亲“家书”

“我记得收到第一封信时,是在2011年。”13年前,刘德文收到了第一封从大陆寄来的寻亲书信。当时因为收件地址不详细,邮务中心显示查无此人,几经波折,才转送到他的手中。

寄件人是一位山东籍老兵的儿子,当时已年过七旬。因为是遗腹子,老人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但一直记着母亲生前叮嘱的话:“一定要把父亲找回来,让一家人团圆”。

2011年,老人听说了刘德文送老兵骨灰回家的事迹,便写信向他求助,请他帮忙寻找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在那封信中,我看到处处都是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以及想要帮助母亲完成遗愿的迫切心情。”刘德文说,从此后,他便与老人建立了联系,竭尽所能帮老人寻亲。

但由于时间久远、基础信息缺失,寻找老兵骨灰的过程非常困难。“他完全不知道父亲安葬在台湾的什么地方,只记得父亲的战友回老家探亲时,告诉他父亲在台湾病故了。”仅凭这些文字,刘德文根本不知道从何找起,仿佛大海捞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四处打听了4个多月后,刘德文突然听说台湾嘉义有骨灰罐上的信息与他要找的人同名同姓,便前去确认。“那是一间寺庙,他们用一块布把骨灰罐包了起来,我把布拆开以后,看到骨灰罐上写了‘山东’两个字,名字和信息也是完全一样的,我就立刻打电话给他的儿子,告诉他‘父亲找到了’。”

这是刘德文第一次通过寻亲书信找到老兵的骨灰,也正是从那以后,一封封寻亲书信开始从各个省份寄来。湖北、湖南、上海、山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其中还有7封是从美国、比利时、丹麦、新加坡等地寄来的。到现在,刘德文收到的寻亲书信已有700多封。

刘德文收到的大陆寻亲“家书”

通过书信线索已找到170多位老兵的骨灰

“我们素不相识,也没有见过面,是我有事想求您帮助,找到我在台湾病故的父亲张靖山的骨灰,因此到处寻找能帮助我的人。在网上找到您,知道您是个热心肯帮助别人解难的人……”

在诸多寻亲书信中,有一封来自山西临汾的信让刘德文印象深刻。写信人叫张红梅,她的父亲是在台湾的大陆老兵,已失去联系很多年。1982年,有同乡回大陆老家探亲时告诉她,她的父亲已于1976年春天病故,葬在高雄市元亨寺中,并把骨灰罐上的遗照及存放号码带给了她。但不久后家中失窃,那张写有存放号码的纸条再也找不到了。2014年,张红梅曾赴高雄寻找,但并未能找到父亲的骨灰。听说刘德文的事迹后,她便来信求助,并在信中附上了父亲的遗照。

“收到这封信和照片之后,我就开始在寺庙中打听、寻找,但是找了大概有18座寺庙,都没有打听到。”直到有一天,刘德文骑摩托车回家的路上,试图抄小路返回,那片地方都是很窄的巷道,转到第七条巷道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旁边有一间寺庙。这时,他想起了张红梅父亲的那张遗照,便决定前去询问。

“隔天,我记得是8点10分,寺庙工作人员就打电话给我说,张红梅父亲的骨灰确实存放在那里。我赶快拿着这张遗照去寺庙核对,是吻合的。经过再三比对核实,我们最终确认,那就是张红梅父亲的骨灰。”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回忆至此,刘德文的情绪也有些激动。

“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这些信纸都已经慢慢发黄,但里面的情感不会变。”目前,凭借这700多封书信提供的线索,刘德文抽丝剥茧般地寻找、核实,已从中寻找到170多位老兵的骨灰。

20多年来,刘德文奔波于海峡两岸

“山东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大陆各省都有亲人”

“每一封信我都会回复,也全都保存着。”

这些年来,刘德文每收到一封寻亲书信,都一定会回信。所有的来信,都被他细心存放在铁盒里,再放入防潮剂,避免纸张受潮后字迹不清。因为他知道,在一封封书信的往返之间,在泛黄的纸张和斑驳的字迹背后,饱含着无数个日夜的思念与期盼。

“有些寻亲人担心我看不懂简体字,还特地查阅字典,写成繁体字,就是希望信息更准确一点,早点找到自己的亲人。所以在这些书信中,我可以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这体现在每一封书信背后的寻亲人身上。”刘德文说。

700多封寻亲“家书”,是700多份乡愁,也是700多次两岸亲情的联接。在刘德文看来,这些书信中饱含着亲人的期待,饱含着思念的力量。每找到一位老兵的骨灰,送回家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接便更真实、紧密一些,这份跨越海峡的感情便更深一些。

如今,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的“亲人”都会给刘德文打电话,关心他的近况,送上节日祝福。“我经常跟大家分享,虽然我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比亲人还要亲。现在,我在大陆各省都有亲人了。”刘德文笑着说。

家书能抵万金,真实的情感自带千钧之力。刘德文说,寻亲的事他会一直做下去,将来,他希望把这些“家书”传给子女后代,让他们知道爸爸或者爷爷,是如何通过这一封封“家书”寻亲,才有了那么多亲人、家人的。“我希望让我的下一代了解,我们两岸是一家人,这种亲情是没有办法割舍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近几年,刘德文收到的纸质书信越来越少,寻亲“家书”换了方式,很多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他。“无论寻亲的方式如何变化,这种情感浓度是不会变的,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件事情当中,帮助更多的两岸亲人团圆,帮助更多的老兵魂归故土、落叶归根。”刘德文说。

【征集线索】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旗下各平台、腾讯新闻持续面向全网征集家书线索。如果您有家书、日记、手稿或相关线索,可发送基本资料、联系方式到“家书里的中国”活动电子邮箱:jsldzg2024@163.com;可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进入海码头“家书里的中国”话题留言;可通过“海报新闻”抖音号、微博话题#家书里的中国#首条置顶微博等渠道留言提供线索。如您不方便网上投递,也可拨打热线电话0531-85193610反馈信息。山东网友或提供与山东相关书信线索的,还可以根据您所在的城市联系16市档案馆征集处,向档案馆提供家书资料。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