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网络祭扫活动兴起,无纸祭扫形式成为清明节新气象。所谓网络祭扫,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的祭扫仪式搬到线上。人们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站、APP、小程序、公众号或社交平台,创建虚拟的纪念馆、墓地,祭奠者可在网上纪念馆为逝者送上电子蜡烛、鲜花等祭品。
这样的祭扫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表达思念之情。但与此同时,网络祭扫也存在虚拟祭品价格虚高、设置“香火排行榜”揽财等问题,甚至有人恶意给活人建网墓……网络祭扫需要注意哪些法律边界?又该如何规范?
“彼岸思念”纪念馆充值页面(记者网络截图)
记者在网上搜索关键词“网络祭祀”,出现多个科技公司或信息技术公司提供的网络祭祀平台,通过扫码或搜索其公众号即可“免费创建纪念馆”,只要输入逝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等信息,即可创建虚拟纪念馆。
“彼岸思念”的电子祭品(记者网络截图)
记者联系到一家名为“彼岸思念”的网络纪念馆,工作人员说,他们不会审核纪念馆的创建信息。
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我们那里新建纪念馆,写上逝者的名字和相关信息,不需要提供其他资料。
记者:不需要审核吗?
工作人员:我们不审核。
记者注意到,虽然创建纪念馆是免费的,但购买电子祭祀用品却不便宜。
工作人员说:“创建纪念馆是免费的,但选择上香项目会有收费。到时候直接点击页面,就有相关的收费说明。”
填写信息创建纪念馆成功后,如需要使用祭扫用品则需要先充值,1元等于10个云币。创建一个“尊贵馆”需要2999个云币,长明灯999个云币,瓜果贡品7天需要9个云币,酒席7天需要50个云币。工作人员介绍,费用主要由网络平台运营公司收取。
“彼岸思念”纪念馆相关说明(官网截图)
另一个名为“云寄念”的平台设置了8个充值套餐,其中套餐8为充值1000元可获1368个缅怀币。点亮7天健康平安灯需要18个缅怀币,点亮一年则需要168个缅怀币。
“云寄念”充值套餐(记者网络截图)
在多个网络祭扫平台上,记者注意到,注册流程并不复杂,在创建祭奠内容时,不需要经过审核。此前,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曾发布一起案件:某平台未审核逝者信息真实性,导致一名在世女孩璐璐(化名)被创建祭奠纪念馆,其照片、个人信息被公开传播长达六年,累计访问量超4.3万次。
“云寄念”网络祭祀平台(官网截图)
用户在“云寄念”平台创建纪念馆的页面(记者网络截图)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员额法官孟晓媚介绍:“原告在偶然间发现自己被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把她的个人信息和肖像放到了网络祭奠平台上,专门给她创建了纪念馆,平台上所显示的个人信息和她完全一致,被祭奠人的照片是她之前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面的一些生活照,她的死亡原因被虚构得非常离奇。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平台的经营公司到庭确认了侵权事实的存在,但是他们表示因为当时没有进行注册用户的实名认证,所以平台没办法说明到底是哪个用户侵犯了原告的权益。”
孟晓媚介绍,这是一起涉及人格权纠纷的诉讼。法院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网络祭祀服务提供者应承担侵权责任。
孟晓媚表示:“网络祭奠平台是一个很特殊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应严格审核被纪念人的相关信息,包括设立纪念馆的设立人和被纪念人的身份关系以及被纪念人的死亡信息等,要严格审查,比如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等。本案中,由于被告平台没有严格履行审核责任,且没有要求注册用户实名认证,导致原告人格权益被侵害之后,没有办法查明具体实施侵害的网络用户是谁。”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表示,网络祭祀活人的行为涉及多项法律责任的认定问题,主要侵害的是当事人的肖像权、姓名权等人格权,也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李怀胜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种将活人当成去世的人进行祭扫的行为,很明显是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其所影响的不仅是具体个人的权益问题,而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念。”
法院最终判定网络祭祀平台侵权,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万元。近年来,网络祭祀平台多次被曝出设置“香火排行榜”、诱导祭扫者充值打榜等问题。由民政部组织起草的《网络祭祀要求》民政行业标准正在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4月26日。其中规定,网络祭祀服务应取得合法资质;平台与用户签订线上协议后,方能提供网络祭祀服务;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李怀胜表示,即将发布的网络祭祀新规将引领行业走向规范。
李怀胜说:“当然它只是民政行业标准,在法律效力上有所欠缺,但是没关系,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文对类似行为都具有相应的约束力。网络荒诞祭扫,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还有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的法律风险。”
孟晓媚建议,网络祭祀平台必须严格审核用户的注册信息。如果收到权利人主张有用户利用平台实施侵权行为要求采取措施,应及时采取删除网页、断开链接等方式,防止侵权事态扩大。此外,权利人应收集证据,果断采取措施维护合法权益。
孟晓媚表示:“首先把侵害断开,如果平台没有办法提供侵权人的信息,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或者以平台经营者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平台告知具体侵权人的信息,就可以跟侵权人进行沟通协商。如果在这过程中认为平台经营者与具体的侵权人构成了共同侵权,比如怠于断开链接等,会产生损害后果的扩大,也可一并进行主张。”(央广网)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