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02:54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阴雨天气严重影响小麦成熟收获,河南龙口夺粮抢收

新闻聚焦admin2023-06-01440

自5月25日以来,河南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小麦正常成熟收获。此次阴雨天气过程,导致全省多地出现麦田积水,小麦点片倒伏、发霉,籽粒萌动和穗发芽现象,是近十多年来最为严重的“烂场雨”天气。

面对当前形势,河南省上下积极应对,从5月23日开始,豫南小麦成熟地区积极组织农机趁雨歇间隙抓紧抢收。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17时,河南省已收获小麦951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1%),日投入联合收割机4.9万台。

把握时机抢收忙

5月30日,在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党坡村,种粮大户乔振群除了忙着收自家的小麦外,还兼顾收购附近村民运来的粮食。今年他种了2600多亩小麦,下雨前抢收近千亩,眼下正忙着抢收剩下的1600多亩。“趁着天气转晴,最晚到6月1日,我家的小麦就能全部收完。”乔振群说。

来自湖北的农机手周晓冬正在乔振群的麦田作业,他告诉记者:“由于长时间降雨,部分小麦出现倒伏现象。我在收割时会降低车速、放低割台,尽量做到颗粒归仓。”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当前,河南省各地正在采取抢排田间积水、加强农机调度、抓紧烘干晾晒、强化服务保障、做好困难帮扶、加强调度指导和做好小麦收储等重点措施,抢抓时机、组织抢收。

5月31日下午,在驻马店确山县刘店镇鲍庄村的田地里,村民李晓喜正在抢收最后2亩小麦。“前几日趁着雨停的间隙抢收了20多亩。从昨天开始天气转晴,所以趁着天气好,赶紧把最后这点小麦收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目前,全省的17万台轮式收割机和3万多台履带式收割机,正在陆续下田。河南也在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发挥农机合作社市场化协作机制,精准调度、精准对接,最大化发挥农机装备效用。同时,协调周边省份,确保签约履带式收割机到位到田,加快雨后小麦抢收进度,确保及时高效收获。

5月31日晚上八点半,在驻马店市上蔡县黄埠镇苑坡村的麦田里,灯火通明,3台大型无人机高悬空中,用灯光把3台履带式收割机的前进路线照得亮堂堂,这是当地种粮大户苑云的连夜抢收现场。

抢收作业下午2点就已经开始,太阳落山后能依然继续,离不开驻马店电力部门的协调和帮助。电力抢修车上,发电机正在“轰隆隆”作响,一条电缆从地面伸出,连接着无人机,为其飞行和照明提供电量。

苑云告诉记者:“今年我家种植了2000多亩小麦。趁着天气转晴,要抓紧收割,截止到现在已收割快200亩。在电力公司的帮助下,准备夜晚继续抢收,人歇机器不歇,争取尽快把小麦收获到手。”

5月30日河南省降雨基本结束,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13日前除局部零星降雨外,全省主要麦区以多云和阴天为主,利于大面积机收作业。预计6月1日基本具备农机下地作业条件,6月2日黄河以南进入集中收获期,6月4-7日可形成收获高峰,预计6月15日前后麦收基本结束。

烘干晾晒紧跟上

乔振群的家庭农场内有一套日烘干能力达140吨的烘干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前来售粮的农民络绎不绝,农民直接拉着收获的小麦来到农场内验麦、过秤。乔振群介绍:“截至5月30日,已经收购小麦300多万斤。”

而在相距不远的确山县双河镇大邓庄白晶农场,几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放钢筋。白晶农场负责人白晶介绍:“这是我们即将上马的烘干设备。农场现有3组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90吨。新上马的烘干设备烘干能力达每天300吨。明天开始安装调试,后天就可以开始作业。”

走近嗡嗡作响的烘干机组,水分较大的小麦随着管道吸入筒仓,在60℃的热风吹拂下,经过24小时,符合标准的小麦便随着运输带倾卸在仓库。

“截至现在,我们农场已经烘干了1000多吨小麦。”白晶说,“我们现在都是人歇机器不歇,24小时不间断作业,尽可能地趁着晴好天气抢收更多的小麦。”

据了解,河南紧急调动现有4460台烘干设备,抓好抢收湿粮烘干。同时,发挥中储粮、粮食系统、供销系统烘干设备大、能力强的优势,加大湿粮收购力度,及时开展烘干、仓储,对粮食烘干给予财政补贴。另外,河南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收益。

除了烘干设备昼夜不停作业外,河南各地提出要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空置厂房、各类场所的房前屋后、平整房顶等开展晾晒,指导农民在田间地头铺设防水布进行晾晒,尽可能挖掘晾晒空间,防止直接堆积造成发热霉变。

在刘店镇鲍庄村的乡间道路上,村民李龙威正在翻晾小麦:“今年我家种的10亩小麦都已收获到手,不过小麦水分比较大,需要晾晒。”

在白晶农场,原本宽敞的场区内也铺满了晾晒的小麦。白晶说:“趁着晴好天气,我们一边进行烘干,一边晾晒小麦,进而保障小麦质量,让更多的合格小麦归仓。”

深夜,走在豫南的麦田边,不断闪烁的点点灯光和机器轰隆声渐渐远去,深夜里还在田间忙碌的人们,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贡献着力量。

来源:农民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