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小小村落
绿水青山耕耘收获
在希望的田野上
未来乡村是什么模样?
央广网《远山的回响》系列报道
推出第四季《和美乡村探寻记》
一起出发,探索和美乡村创新实践
记录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这里可能是
中国“含球量”最高的山村小学
距离洱海68公里,驱车前行
路过无尽的山,穿过漂泊的云
云南省宾川县
国营宾居华侨农场小学
就在帽山脚下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因为足球
他们“出圈”了
但孩子们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孩子们踢球的球场,就在大山脚下(视频截图)
热传的网络视频中
一面满是字迹的墙,引发网友共鸣
“人生就是一场足球赛
你要做的是努力射门”
这面墙已经存在10多年
一届届学生,在上面留下寄语
字迹被覆盖掉了一层又一层
这种纯粹的快乐,如今依旧在延续
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
忙完地里农活的家长们
骑着电动车、开着三轮车
送孩子们来到球场
这里不仅是一个学校运动场所
更是全村快乐的精神地标
学校所获奖项很多都和足球相关(央广网记者王晶摄)
踢球,能带来什么?
这里所有对踢球的热爱
都让你觉得接地气
200多名学生
别人上学带饭盒
他们上学带足球
哪怕课间10分钟
他们也要和足球一起度过
还有着用几件足球队服作为墙上装饰的足球工作室
以及可以找到任何物品的杂乱仓库
那是校长办公室
就连球场旁边的护栏
都是校长自己买来铁丝和栏杆
张罗着家长们一起编的
家长们说:
“孩子摔得不行,还在坚持踢
腿上脚上全是伤,晚上喊着脚痛。”
语气中有“抱怨”,更多是骄傲
因为这对于孩子们来说
有点残忍,但孩子们完全不在乎
他们更在意的是,别被“停训”
这是最怕的事
上一代对足球的热爱又延续到了下一代身上(视频截图)
这种热血,有着历史渊源
宾居华侨农场小学建于40多年前
接收了很多从马来西亚等国归国的侨胞学生
他们从外带回的足球文化
也成了这里的一种文化传统
学校后山这块老球场
是50年前农场人自发建设的
如今,这块草皮的维护
也是当地人自发修剪
所以在这里
踢球不是孩子一个人的小事儿
而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儿
前段时间,球场上的草又长高了
家长群发消息割草的时间
是晚上5点40分
但不到5点,村民们拿着镰刀就来了
忙完地里的农活儿,家长们自发来球场割草(视频截图)
所以,踢球到底带来了什么?
太阳一落山
家长们自己给出了答案
晚霞升起前那2个小时
他们或坐在摩托车车座上
聊着家长里短
或举起手机
记录着孩子在球场上的一举一动
好像看到了青春、活力
是自己的,更是整个村子的
村民们围观看球(视频截图)
当“村小”拿到省冠军
这种持续积淀的热爱、勤奋
在乡村的“慢节奏”下
也成就了另外一种“快”
2017年7月
国营宾居华侨农场小学
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22年3月
在云南省足球四级联赛中
来自全省16个州的240多支队伍角逐
他们创造了宾川的第一个省级冠军
这不是一个人的胜利
而是一个村的胜利
鞭炮、鲜花,夺冠后的那一天
全村人夹道欢迎小英雄们回家
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这种爱,纯粹又炽热
球场的墙壁上
毕业的孩子们写下这样一句话:
“白云偶尔会挡住蓝天,但蓝天永远在白云之上”
踢球更具现实意义的是
为孩子们的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
在这里
很多毕业的孩子因为球踢得好
升学的时候被大理市最好的几所初中、高中录取
乡村教育也逐渐迸发出更多可能性
升学不是学校、村里的终极目标
足球只是教育的手段之一
关键还是“育人”
校长常说
“希望孩子们能享受竞技的快乐,也拥有接纳失败的勇气”
胜利后,校长和孩子们喜极而泣(央广网记者王晶摄)
就像走进了现实版的
《放牛班的春天》
发自真心的热爱和快乐
成为他们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这几年,农场小学文化课
从全镇第五名到全镇的第一名
这对于一所
只有12名教师的乡村小学来说
需要克服的困难并不少
眼下学校的愿望也是实在的
他们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
需要更好的校园设施……
午饭时间,孩子们在外面就餐(央广网记者王晶摄)
“考”出乡村,然后呢?
当记者举起镜头
问孩子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走出大山,是绝大多数的回答
但当问他们“长大后做什么”
答案却都是同一个:回到大山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
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应军
也是孩子们的“球迷”。
作为一个“家乡宝”
他有更多思考:
“我们农村有句话
你读书读出去了
要走出农村
那么现在要考虑的就是
走出农村之后
下一步做什么
是回到农村,还是在大城市?”
其实,对于更多人来说
这不仅是一所学校,还联结着家乡
学校一打比赛
全村都会搬着板凳过来看
之后便会约着去喝咖啡
不再背井离乡
而是就近打工创业,建设家乡
他们管现在的生活叫“找乐儿”
云南盛产咖啡,家长们也常聚在村里的咖啡店聊孩子聊生活
你向往的乡村是什么样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
一字之变,内涵丰富而深刻
“这个乡村的漂亮和谐
不但来自于便利的交通,
或者是一些优厚的条件,
它更多的,还是来源于人的支撑
人是根本嘛。”李应军说道。
所以,和美乡村怎么建?
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
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
实现乡村由表及里
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这对于每个人来说
都是一个新的课题
而在农场
足球成为一个种子
连接起现在和未来
央广网《和美乡村探寻记》
探索未来乡村
我们一起遇见
监制:张军于锋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策划:赵净关宇玲
记者:王晶
编导:陈晓嫚王晶
视频:潘剑刘艾鑫
设计:冯悦婷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