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04:24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高考结束还焦虑?小心患上“考后综合征”

新闻聚焦admin2024-06-23107

高考结束的考场外

今年全国高考考生报名人数达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再创历史新高。近期,2024年高考成绩会陆续公布,而这段时间也是“高考考后综合征”的高发期。

“一般来说,‘高考考后综合征’通常出现在高考结束后的数天到数周以内。比较高发的时期是考试后一周以及出成绩后一周。”6月21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少心理中心医生王婷,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说道,并表示高考后的同学们以及家长们应警惕这种“综合征”,如果情况一直没有好转需及时就医。

这几类同学需小心

“高考考后综合征”并非专业的心理学概念,而是对高考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状态的统称。其中,较常见的一些症状包括考后的焦虑、抑郁及过度放纵。

据王婷介绍,通常有四类考生容易患上这种“高考考后综合征”。第一类是过度焦虑的考生。他们在考前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情感,而高考结束以后,相关压力随之消失,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第二类是对考试结果期望比较高的考生。因为有高期待,这类同学就容易出现一些失望情绪。

第三类是自我要求比较严苛的考生。他们一般过于追求完美,所以在高考前结束之后,会对自己的表现做反复地思考,这也容易导致情绪波动。

第四类是心理素质比较弱的考生。这些考生在面对重大变化的时候,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容易适应不良。

王婷表示, 有的考生因成绩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会过度紧张担忧考试结果,出现患得患失,坐立难安,严重的会出现躯体不适,比如心慌胸闷、恶心干呕等。也有一部分考生因考试发挥不理想,心情沉重、郁郁寡欢,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因一次成绩过度否定自己和自己的未来,严重者会有轻生想法。还有一部分考生会以“报复性”娱乐的方式来犒劳自己,容易导致睡眠颠倒,作息紊乱,严重者会产生一系列身体负担,更有甚者会做出一些风险性行为。

高考结束的考场外

如何自查“高考考后综合征”?

采访中,王婷建议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三方面的观察,判断“高考考后综合征”是否出现。

其一,观察情绪,看考生是否经常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生气、闷闷不乐、悲伤等。其二,观察身体状况,看考生是否出现了失眠、躯体疼痛、食欲下降等影响健康的情况。其三,观察日常行为,看考生的日常行为是否有明显变化,例如变得懒散、不爱社交等。

如果出现了上述一种或几种情况,就预示着“高考考后综合征”或许已经出现了。

“如果这些问题持续两周没有缓解,又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友甚至是学习,或者出现了严重的躯体不适,就需要到医院就诊。”王婷提醒,一般大部分的“高考考后综合征”会在短时间内缓解,严重一些的,通过自我调整、家属帮助,在两周以内也能够基本缓解,但如果持续陷入负面的情绪、不良的生活状态中,还是需要积极寻求医生帮助。

王婷表示,每年高考后都会接诊一些患上“高考考后综合征”的考生,包括有位考生因为焦虑、抑郁,甚至还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不过最后也恢复了健康,正常进入大学学习。

近期,王婷也接诊了被“高考考后综合征”困扰的考生,并对其进行了心理治疗。该考生在考前就存在焦虑情绪,而高考结束压力减少后发现焦虑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对成绩的担忧上,并且似乎还加重了,因此前往心理医生处寻求帮助。

对抗“高考考后综合征”需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虽然对于多数“高考考后综合征”来说无需就医,但也不能放任其发展。对于如果发生了“考后综合征”,同学们应该怎样调整自己,家长们又能如何帮助孩子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王婷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如果高考之后出现报复性玩乐,容易导致睡眠颠倒、作息紊乱,“可以适当地增加娱乐和睡眠的时间,但是不要过度放纵。”

考生们还可以趁着高考后充裕的假期时间,去学习体验一些新事物,发展兴趣爱好,把时间填满,假期过充实,就不容易产生“高考考后综合征”。

王婷还提醒家长和考生们要正确地认识高考,“一定不要‘绝对化’地看待高考,不要过分夸大高考对人生的意义,抛弃这种绝对性的思维,认清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节点,而不是一个人的未来。一定要放平心态接纳结果,然后再去规划高考后要做的事。”

此外,王婷建议考生们的家长要尽量给高考后的孩子更多关注与关爱,包括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时,要鼓励其和自己或同龄人表达出来;为孩子创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对孩子的压力,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如果孩子“高考考后综合征”情况很严重,无法帮其调节,可以带孩子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来源:封面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