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08:10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爆火的“捏捏乐”背后:被炒至上千元的“捏捏乐”是如何“拿捏”年轻人心理的?

新闻聚焦admin2024-07-12171

近日,继开盲盒、养芒狗之后,当代年轻人解锁了一种“解压”新玩法——“捏捏乐”。“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元买一个‘捏捏乐’”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在检索一些购物平台后不难发现,“捏捏乐”不仅销量暴增,部分卖家还在商品详情页面打上了“收藏级别”“孤品”等标签,甚至一些限量款或孤品在二手市场上被炒到几千上万元。在某平台上,#捏捏乐#话题浏览量已达35.5亿次;某视频平台“捏捏乐”播放量达到103.7亿次。

部分“捏捏乐”价格较高(网络截图)

某视频平台关于“捏捏乐”的播放量(网络截图)

“捏捏”,又称“捏捏乐”,是一种以记忆海绵为主要材质的造型玩具。材料具有缓慢变形的能力,在外力作用发生变形后,会缓慢地恢复原先的形状。也正因为这种特性,不少年轻人用它来解压。

年轻人为何愿意花高价买“捏捏乐”?

“捏捏乐”火爆的背后,是“解压经济”的不断发展,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当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节奏下,年轻人更加追求“情绪价值”,更愿意为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事物买单。他们想要寻求有效的放松途径,摆脱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因此,“捏捏乐”成为了许多年轻人释放压力的“秘密武器”。消费者不只是需要功能性价值的满足,更是需要产品为生活带来惊喜感、意义感、价值感和满足感。可以预见的是,在年轻人愈发关注自身需求下,越来越多情绪价值生意将会出现。

“捏捏乐”的爆火也暗示着一种集体性的心理退行倾向。除了可以“解压”之外,“捏捏乐”还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可捏”。当面对压力与挑战时,人们可能潜意识退回到较为年幼的心理状态去寻求安慰与满足,表现出来就是大批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这些“拒绝长大”的大小孩们通过购入心仪的可爱玩具来满足自身的心理认同。“捏捏乐”这一类解压玩具可以被视作一种回归童年的意象,具备了“萌物”和“抓捏”两种特性,从而让人深陷其中。

此外,“可爱侵略性”也让消费者产生了购买欲望。在有关“捏捏乐”的帖子下方,“萌化了”“超可爱”无疑是“捏捏乐”评论区的Top关键词。耶鲁大学心理学系的Rebecca Dye研究发现,可爱的东西带给大脑过多“正向能量”,大脑难以承受,因此对着软糯的“捏捏乐”,我们便有很强的购买冲动。

“捏捏乐”图片(源自网络)

实际上,“捏捏乐”属于慢回弹玩具这一大的品类,在社交媒体的带动下,凭借其巨大的互动交流性成为时下流行的社交符号。这股热潮不仅是少数群体的狂欢,还是社会现象和文化趋势的体现。围绕“捏捏乐”的交流和分享,在社交平台上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年轻人通过展示自己的“捏捏乐”,与他人建立起共鸣和联系,进一步推动了“捏捏乐”文化的蔓延。

“捏捏乐”真的可以让我们解压吗?

“捏捏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解压”,但是“治标不治本”。并且“捏捏乐”产生了用材甲醛超标、过度消费等消极影响。

“捏捏乐”之所以能缓解压力,主要还是由不断重复“捏”这个动作完成的。在心理层面,造型可爱的“捏捏乐”有利于情绪转移,通过让肌肉或脑力放松的方式来让人平静下来,当我们不断重复按压“捏捏乐”的动作时,大脑不会去想外界的所有事,大脑便会得到短暂的放空。

然而, “捏捏乐”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原本定位于解压的玩具,高额的定价反而让人“倍感压力”,一些基于攀比心理的消费者,不惜投入大量金钱进行竞拍,导致过度消费。

此类“捏捏乐”解压玩具材质主要为TPR或EVA,原材料的合成及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增塑剂等一些有毒的辅助材料,存在增塑剂超标、可迁移元素硼超标、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过高、菌落总数过多、声响过大等风险,经常用手接触不仅会增加硼中毒的可能,还容易引起湿疹、接触性皮炎、刺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该类产品的使用不会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徒增更大的烦恼。要想真正解决内心的焦虑,应该选取更加科学的排解方式或者解决其压力源头等方式来达到减压目的。

多方携手共创良好市场秩序

消费者在购买“捏捏乐”时,应该选取信誉良好、评价较高的店铺,仔细查看卖家的资质和产品质量报告,使用后及时洗手、消毒。同时,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避免为了攀比而过度消费。商家应该依法规范经营,选材时,应该选择无毒、无味、无刺激性的材料,并尽可能提供详细的生产信息和质量合格证。同时,商家也应该积极回应消费者的反馈和投诉,及时解决问题并改进产品质量。政府及监管部门也应该维护好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同电商平台携起手来,共同营造好良好的市场秩序。

海报新闻编辑 俞春红 实习编辑 刘笑非 综合人民网、北青网、澎湃新闻等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